[发明专利]一种防止软土地基中预应力管桩偏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0142.4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3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映栋;詹乐斌;方巽科;胡达敏;胡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000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土地 预应力 管桩偏位 方法 | ||
1.一种防止软土地基中预应力管桩偏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试桩,将一根长度为L0的预应力管桩打入软土地基中进行试桩,直到压桩力和预应力管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均满足设计图纸要求,然后测量打入的预应力管桩顶部到各个设计标高Hx(x=1、2、3……)的距离hx,通过公式Lx=L0±hx计算对应各个设计标高区域的预应力管桩长度;
b、预钻应力释放孔,在软土地基上预钻若干应力释放孔,应力释放孔的直径为预应力管桩直径的1倍~1.2倍,应力释放孔穿透软土层;
c、沉桩,将建筑垃圾铺设在地表并进行碾压,然后将长度为Lx的若干根预应力管桩对应压入各个设计标高区域中进行沉桩,直到压桩力和预应力管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满足均设计图纸要求,沉桩顺序为先深后浅、先中间后两侧;
d、试验性监控开挖,完成步骤c后间隔15天或15天以上,在软土地基的局部区域进行试验性监控开挖,挖出基坑并获取基坑周边位移资料;
e、土体开挖,根据基坑周边位移资料,采用人机结合开挖和分层开挖的方法进行土方开挖,并对高出设计标高的预应力管桩进行分段截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软土地基中预应力管桩偏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通过公式Lx=L0±hx计算对应各个设计标高区域的预应力管桩长度为,当打入的预应力管桩顶部高度高于设计标高Hx时,Lx=L0-hx;当打入的预应力管桩顶部高度低于设计标高Hx时,Lx=L0+hx。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软土地基中预应力管桩偏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先深后浅、先中间后两侧为,先进行沉桩深度较深即低底板处的沉桩,再进行沉桩深度较浅即高底板处的沉桩;先进行地基中部区域的沉桩,在进行地基两侧区域的沉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软土地基中预应力管桩偏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的人机结合开挖和分层开挖的方法为,先使用大挖机进行分层开挖,每层厚度小于或等于1.5m,挖至距离基础底部1m~2m处,再采用小挖机进行分层开挖,每层厚度为250mm~300mm,挖至距离基础底部200mm~300mm处,最后采用人工开挖至基础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软土地基中预应力管桩偏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的分段截桩为,对于高出设计标高的预应力管桩,每挖出100cm~200cm就截掉预应力管桩顶部高出设计标高的部分,直到预应力管桩顶部与设计标高等高。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一种防止软土地基中预应力管桩偏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为,完成步骤c后间隔15天,在高底板和低底板之间高差较大处进行试验性监控开挖,挖出基坑,在基坑周边布置监测点,每天通过监测点获取基坑周边位移资料,监测时间为7天~15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014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缆线扣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热地板电极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