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楼板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41881.5 | 申请日: | 2015-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3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祝磊;杨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祝磊;杨凯 |
主分类号: | E04B5/02 | 分类号: | E04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桁架 混凝土 预制 楼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楼板,属于建筑用具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楼板的主要类型有预制板、叠合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现浇板等几种。其中预制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场安、拆施工模板的环节,提高了施工效率。但是其楼面整体刚度差,相邻板块安装后会形成板缝、板底不平、浇筑时漏浆等问题。影响其推广使用;现浇板虽然整体刚度性好,但由于采用现场施工方式完成,人工铺设模板和支护,在模板上手工绑扎钢筋,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木材,也耗费了大量的工时和能源,对工程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虽然施工速度快,但是费用高,常需吊顶处理,且在拼装过程中还会出现底面不平整或者拼装不牢固。现有的叠合板的缺点是:1、需要进行二次浇注且预制层与叠合层之间的叠合面需进行严格处理;2、适用跨度较小;3、钢筋绑扎繁琐,影响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已有叠合板叠合面处理过于严格,适用跨度较小,钢筋绑扎繁琐影响施工进度;叠合板纵向受力钢筋布置不够合理以及抗裂性不能充分保证。提供一种新型顶模式钢筋桁架楼层板,不必进行叠合层的二次浇注,方便施工管线的布设,缩短工期,具有重量轻,强度高,便于运输,安装,并且可以短时间大量生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仅保留预制层(5)和钢筋桁架网,预制层(5)中的上弦钢筋(1)、下弦钢筋(2)以及腹板钢筋(3)构成钢筋桁架,上弦钢筋(1)位于预制层(5)上部,下弦钢筋(2)仅采取特殊的防腐防火和保护性涂膜措施。预制层(5)上部设有与上弦钢筋(1)平行的纵向分布钢筋(6)和与上弦钢筋(1)交错分布的横向分布钢筋(4)。
所述预制层(5)位于楼层板上部,且无需进行二次浇注即不设置叠合层。便于管线的搭设和施工。
所述上弦钢筋(1)、横向分布钢筋(4)和纵向分布钢筋(6)在同一平面形成网状结构。
本发明专利预制层(5)为混凝土层。
本发明专利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楼板的典型宽度为1.2m、1.5m、1.8m、2.0m和2.4m;典型跨度以300mm为模数,从2.7m至6.0m。
下弦钢筋(2)至预制层(5)上边缘的距离固定为120mm。
本发明专利顶模式钢筋桁架楼层板的有益效果表现在:上弦钢筋(1)、下弦钢筋(2)之间通过腹杆(3)连接,钢筋桁架结构在工厂中预制完成,减少现场的钢筋绑扎工作,提高施工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专利钢筋桁架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专利钢筋桁架立面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1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楼板的纵剖面图
图5是实施例1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楼板的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参照图1、2、3、4、5,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楼板,包括预制层(5)和钢筋桁架网。预制层(5)上部埋设有钢筋,它由上弦钢筋(1)、横向分布钢筋(4)以及纵向分布钢筋(6)组成,上弦钢筋(1),横向分布钢筋(4)以及纵向分布钢筋(6)交错布置形成钢筋网。上弦筋(1)下部设有与之平行的下弦钢筋(2),上弦筋(1)与下弦筋(2)之间由腹杆钢筋(3)连接,腹杆(3)与上弦筋(1)、下弦筋(2)均为固接。相邻的上弦筋(1)与下弦筋(2)、腹杆钢筋(3)组成三角形桁架。
实例配筋计算
取楼层板跨度为l0=6m ,板宽b=1.2m,采用HRB400级钢筋,fy=360N/mm2,C30混凝土,fc=14.3N/mm2,截面有效高度h0=120mm。
取楼面活载q=2.0KN/m2,预制层(5)自重g1=0.0625=1.5KN/m2,楼面做法取楼5-1(70厚)g2=1.68KN/m2,顶棚做法取棚9A,g3=0.16KN/m2。
g=g1+g2+g3=3.34KN/m2
荷载设计值取1.2g+1.4q=6.808KN/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祝磊;杨凯,未经祝磊;杨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18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