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铁性材料多场耦合试验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2298.6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6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宿星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铁性 材料 耦合 试验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铁性材料在力-电-热-磁多场耦合条件下的测量技术,具体是一种可以实现部分或全部力-电-热-磁多场测试环境的多铁性材料多场耦合试验夹具。
背景技术
多铁性材料同时具备铁电、铁磁、铁弹等多种铁性,而且由于不同铁性之间的耦合作用而具有磁电效应等新的性能,使其可广泛应用于换能器、传感器、敏感器、多态存储等高技术领域,大大开拓了铁性材料的应用范围。目前,多铁性材料已成为国际上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这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力、电、热、磁等复杂的耦合物理力学行为。所以这些材料在多场耦合条件下的功能参数和耦合性能指标是评价产品质量、指导产品设计、进行产品改进和控制产品质量的基础。
现有装置中为了实现多场耦合的实验条件,是在开放实验环境下降各场简单的叠加在一起,并没有合理、有效的整合各场环境,存在着实验线路复杂,实验环境简单、不稳定、准确性差等问题,难以准确、高效、简便的实现多场耦合的实验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目前缺乏一种可实现力-热-电多场耦合条件下的全封闭安全铁电测试环境的夹具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铁性材料多场耦合试验夹具。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铁性材料多场耦合试验夹具,包括绝缘主体部件、压力加载部件、温度施加部件和电场施加与预留测量装置接口;所述绝缘主体部件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均为上下贯通的中空腔体结构且可完整闭合的上、下圆柱体;所述上、下圆柱体的侧壁上均开有一个贯通上、下圆柱体侧壁内外的电极安装孔;所述上圆柱体侧壁留有两个用于容纳进油口和出油口的贯通缺口,下圆柱体的侧壁上开有贯通下圆柱体侧壁内外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该进油口和出油口与上圆柱体两个贯通缺口位置相对应;所述温度施加部件包括分别密封设在进油口和出油口内的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电场施加与预留测量装置接口包括与上、下圆柱体的腔体相配合的负极板、正极板以及两个电源接线柱;所述负极板呈上下贯通的筒状结构,正极板呈圆柱体结构;所述压力加载部件包括与上、下圆柱体的腔体相配合的承压绝缘上盖板、外场施加件以及承压绝缘下盖板;外场施加件的外径小于负极板内径;上、下圆柱体相互扣合形成上下贯通的筒状结构,所述正极板由下而上嵌套于下圆柱体内部并固定,承压绝缘下盖板位于正极板的下方并将下圆柱体下端口密封;所述负极板由上而下嵌套于上圆柱体内并固定;所述外场施加件由上而下嵌套于负极板内并与负极板内壁触碰,承压绝缘上盖板扣合在上圆柱体内外场施加件的上方;穿过负极板的外场施加件与正极板共同将试件夹持;负极板与正极板的侧壁上均开有与上、下电极安装孔对应的侧孔,一个电源接线柱穿过上电极安装孔后伸入负极板的侧孔内与外场施加件碰触,另一个电源接线柱穿过下电极安装孔后伸入正极板的侧孔内;上、下圆柱体扣合处、正极板与下圆柱体内腔壁之间有绝缘材料固封其中;正极板、负极板以及外场施加件均由黄铜材料制成。
多铁性材料多场耦合试验夹具,包括绝缘主体部件、压力加载部件、温度施加部件、电场施加与预留测试部件接口。所述夹具可同时或单独提供力、热、电、磁场实验环境。
所述绝缘主体部件由上、下两部分高分子聚合材料组成,为可完整闭合的两个圆柱体中空腔体结构,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可实现完全密闭,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实验环境。
压力加载部件由压力受力部件(承压绝缘上、下盖板)、压力施加装置(外场施加件)构成,通过传导压力平衡部件保证均匀、平稳的传导加载至试件表面。
所述温度施加部件包括进油管和出油管,通过环境油的循环实现内部温度的稳定,同时防止试件周围空气击穿,进一步提高了试验的精度和安全性。
所述夹具电场施加与预留测量装置接口包括正极板、负极板和两个电源接线柱,由铜块直接接触试件。
本发明将各种场环境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大大简化了实验线路,使得整个实验环境简单、稳定性高,可为多铁性材料提供力-热-电-磁多场耦合的全封闭安全测试环境,通过力场、温度场、电场和磁场的共同或部分加载,与相应测试设备结合可实现多铁性材料相关参数的测量,提高了多铁性材料实验研究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述装置装配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承压绝缘上盖板,2-外场施加件,3-负极板,4-上圆柱体,5-下圆柱体,6-电源接线柱,7-电源接线柱绝缘保护套,8-正极板,9-承压绝缘下盖板,10-进油管,11-出油管,12-密封胶圈,13-上电极安装孔,14-下电极安装孔,15-侧孔,16-进油口,17-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2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原生态材料制作容器培育牡丹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高烟地产值的轮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