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远红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2335.3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4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范广宏;何琪;任明伟;陈险峰;陈俊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骏丰频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C09D1/04;C09D7/61;C09D7/63;B05D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5106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红外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远红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耐高温远红外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粘结剂20~60份,氧化铬绿粉体30~45份,硅酸盐矿物粉体0.1~10份,硅烷偶联剂0.01~2份,甘油1~4份,水15~35份。本发明的耐高温远红外涂料体系稳定、使用方便,将其涂覆至发热设备表面,并对其进行梯度加热固化后可形成远红外辐射涂层,该涂层除能辐射6~14μm的波长外还能够永久释放负离子,同时所形成的涂层质量稳定,长期受热也不易从发热设备上脱落,其耐温性可达80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料,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远红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诸如远红外电热毯、远红外桑拿房等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电热远红外频谱发生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保健类的电热远红外频谱发生设备是通过在发热设备上涂覆远红外涂料而发挥功能,其在通电受热后会发出波长为6~14μm的远红外光并产生远红外辐射,由于所发出的波长为6~14μm的远红外光谱近似太阳光谱,因此便于人体吸收,有益人体健康,从而达到理疗保健的效果。尤其当受热温度达到150℃以上时,远红外涂料的辐射强度明显增强,理疗效果更佳。
现有的远红外涂料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在150℃以上的高温下使用时性能变差,容易从发热设备脱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远红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远红外涂料耐热性不佳,容易与发热设备脱离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远红外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粘结剂20~60份,氧化铬绿粉体30~45份,硅酸盐矿物粉体0.1~10份,硅烷偶联剂0.01~2份,甘油1~4份,水15~35份。
本发明的耐高温远红外涂料组成简单,成本低廉,不产生分层并且状态稳定,其制备成涂层后的耐温性高达800℃以上,划格试验评定其所形成的涂层从底材上脱离的抗性达到1级。在受热产生远红外谱时,不仅能发出易于人体吸收的波长为6~14μm的远红外光谱,并且耐高温性能佳,不会因为长期受热而导致与发热设备脱离。其中,氧化铬绿粉体为产生波长为6~14μm光谱的主要功能原料,硅酸盐矿物粉体的加入,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强耐高温远红外涂料的辐射强度,还能在受热后使本发明的耐高温远红外涂料永久释放负离子,从而起到抑菌和净化空气的作用。本发明中粘结剂、硅烷偶联剂与甘油的结合,则能够大大增强远红外涂料的耐温性和粘附性,不会使远红外涂料由于长期受热而发生极易与发热设备脱离的状况,增强了电热远红外频谱发生设备的使用效果以及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具体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耐高温远红外涂料还包括固化剂0.1~5重量份。具体地,本发明的耐高温远红外涂料暂不使用时,可以不添加固化剂,而在即将涂覆于发热设备前,可以向其中添加固化剂,从而缩短耐高温远红外涂料的固化时间并且能够使耐高温远红外涂料与发热设备的表面进行最大限度的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粘结剂为硅溶胶、钾水玻璃、钠水玻璃和锂水玻璃中的一种或多种。粘结剂种类繁多,但是本发明所采用的具有无机氧化硅结构的粘结剂能够提高涂层的耐高温性能,在150℃以上使用仍旧安全可靠,同时该种类的粘结剂的原材料价格低廉,消费者接受程度更高。
在本发明中,硅酸盐矿物粉体可以是那些包含矿物元素尽可能多的硅酸盐矿物粉体,例如含有Na、Mg、Ca、Fe、Li、Al、Si、B、Zr等全部元素或其中部分元素。进一步地,所述硅酸盐矿物粉体为托玛琳粉体、泗滨浮石粉体、麦饭石粉体、海鸥石粉体和硅藻土粉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剂为氟硅酸钠、缩合磷酸铝和磷酸二氢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骏丰频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骏丰频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23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