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不对称合成轴手性联芳基二酚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3076.6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2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谭斌;刘心元;陈叶辉;程道娟;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69/94 | 分类号: | C07C69/94;C07C67/343;C07B5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不对称 合成 手性 联芳基二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不对称合成轴手性联芳基二酚的方法,具体是通过有机催化2-萘酚的芳基化来不对称合成轴手性联芳基二酚。
背景技术
轴手性BINOL及其衍生物在不对称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们还可以转变成相应的BINAP和磷酸,在各种各样的不对称反应中作为配体或者催化剂。因此,如何构建它们的骨架引起了有机化学家的重视。最近的研究表明,不对称的BINOL衍生物联芳基二酚也可以作为有效的手性配体或者催化剂。在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分子中,也广泛存在联芳基二酚这一骨架,比如万古霉素(Vancomycin),棉酚(Gossypol)和Knipholone。
在目前已知的对应选择性合成轴手性联芳基二酚的方法中,有采用金属催化的不对称氧化交叉偶联反应,虽然氧化交叉偶联反应能够直接得到不对称的联芳基二酚,但是该方法只适用于某些具有特定取代基的化合物;另一种方法是动力学拆分,该方法的缺陷是收率低于50%,而且相关的研究和报道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催化不对称合成轴手性联芳基二酚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催化不对称合成结构式为化合物的方法,在有机溶剂中,以手性磷酸为催化剂,式Ⅰ化合物和式Ⅱ化合物反应得到式Ⅲ化合物:
其中,R1为烷氧基、酯基、卤素、烷基、羟基、芳基、醛基或酰胺;R2为烷氧基、氰基、酯基、烷基、芳基、卤素或H。
进一步地,所述R1为酯基;R2选自以下取代基中的一种:
1)OMe,OEt,OPr,Oi-Pr,OBu,OBn;
2)H,Ph,CN,CO2Me;
3)1~4个碳原子的烷基;
4)F,Cl,Br。
进一步地,所述R1为COOR3,R3为Me,Et,Pr,i-Pr,Bu,Bn或取代的苄基;所述R2为OMe,H,Ph,CN,CO2Me或Br。
进一步地,所述手性磷酸选自具有以下结构式的化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手性磷酸为具有C1结构式的化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手性磷酸相对于式Ⅰ化合物的用量是1~10mol%。
进一步地,所述手性磷酸相对于式Ⅰ化合物的用量是5mol%。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为甲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或乙酸乙酯;最优选的溶剂是二氯甲烷。
进一步地,所述式Ⅰ化合物和式Ⅱ化合物反应的温度是-78~25℃。
进一步地,所述式Ⅰ化合物和式Ⅱ化合物反应的温度是-78℃。
进一步地,所述式Ⅰ化合物和式Ⅱ化合物的摩尔比是1:1.1~1.5。
进一步地,所述式Ⅰ化合物和式Ⅱ化合物的摩尔比是1:1.2。
进一步地,该合成方法具体为:在氮气保护下,将式Ⅱ化合物和手性磷酸溶于有机溶剂,所得溶液在-78℃搅拌,然后用有机溶剂将式Ⅰ化合物溶解后加入,在-78℃搅拌至反应完成(用TLC监测),反应液经浓缩、硅胶柱层析纯化后得到产物(式Ⅲ化合物)。
进一步地,该合成方法具体为:在氮气保护下,在干燥的舒仑克管中将0.12mmol的式Ⅱ化合物和5mol%(相对于式Ⅰ化合物)的手性磷酸溶于1mL无水二氯甲烷,所得溶液在-78℃搅拌15min,然后用1mL二氯甲烷将0.10mmol的式Ⅰ化合物溶解后加入,在-78℃搅拌至反应完成(用TLC监测),反应液经浓缩、硅胶柱层析纯化后得到产物(式Ⅲ化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使用简单、容易制备的原料,以高产率合成得到轴手性联芳基二酚;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具有很好的对映选择性,所得产物的对映体过量(ee)值很高;本发明的合成方法能耐受多种官能团,2-萘酚的取代基可以是吸电子取代基或者供电子取代基;本发明所用催化剂来源方便,没有重金属污染,有实现工业化的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化合物IV的ECD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30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