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43449.X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2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付建新;王静;王贤荣;齐延山;石雪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111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生物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反应装置,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bed-biofilm-reactor,简称MBBR)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得到开发和应用的,其兼具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迄今为止,国外已应用MBBR进行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小试、中试及生产性实验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中,美国的Captor工艺和德国的Linpor工艺是目前两种比较成熟的多孔悬浮载体系统。在完全混合反应器中加入聚氨酯泡沫块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研究了其对BOD的去除和硝化作用。结果表明,硝化细菌优先附着生长在载体上,硝化活性达0.33mgN/h·块载体(载体体积为8cm3/块),在4h内,BOD可完全去除,并继而发生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可在10h内完成。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移动床生物膜技术在挪威得到了发展,现已有100多个基于此技术的污水处理厂在l7个国家中投入使用或在建造之中,它们主要用于去除市政污水或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及氨氮。
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也进行了MBBR工艺的研究,但大多仍处于试验性研究阶段。其关键技术在于对悬浮填料的研究,如同济大学的专利产品为中Φ50×50(mm)的圆筒状悬浮填料,比表面积为278m2/m3,材料为改性的聚乙烯;李峰报道的悬浮填料由聚丙烯塑料制成,为Φ50×50(mm)的圆筒状,比表面积为350m2/m3。一般来说,国内使用的载体外形尺寸比国外的要大,这主要是受整个工艺和出水格栅的限制。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对悬浮填料也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新型悬浮填料在我国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常用的填料有蜂窝填料、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及复合填料等固定型填料,但这些填料在使用中常会遇到堵塞、结团、布气布水不均匀等问题,影响了生物处理效果。另外,上述填料均需安装在辅助支架上,这就给填料的安装、更换等造成诸多不便,使工程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相对提高。
从经济、实用、高效的角度出发,高性能的新型填料在材质方面,应具有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易挂膜等特点;在结构方面,设计的比表面积应尽可能地大,并可以制造一些功能区,适应不同要求的厌氧、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又兼顾易脱膜的特点。同时,应尽可能地降低悬浮填料的造价,最大程度发挥其优点,使悬浮填料能更广泛地应用到污水处理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套适应能力强、工艺简单可靠、处理效果好的新型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并采用适应厌氧、好氧及兼氧微生物的生长,又兼顾能够脱膜性能的生物填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其特征是包括:反应器本体(1)、生物填料(2)、内部曝气设备(3)、风机(4)、给水泵(5)、搅拌器(6)、曝气管路(7)、给水管路(8)、回流泵(9)、回流管路连接;反应器本体(1)为箱体结构,内部装填生物填料(2);反应器本体(1)由隔板分成厌氧兼氧区和好氧区二个区,好氧区位于后道,曝气管路好氧区,厌氧兼氧区底部安装搅拌器(6),搅拌器(6)的浆叶由不锈钢丝网包围;好氧区是厌氧兼氧区的体积的1.5倍以上,回流泵(9)和回流管路(10)根据脱氮的要求,将好氧区的出水比例回流至反应器本体(1)的兼氧区。
通过风机(4)及内部曝气设备(3)使反应器本体(1)内生物填料(2)在反应器本体(1)内移动,实现微生物的世代更替,降解有机物。
搅拌机(6)在兼氧区的搅拌,使水力状态满足需求。
生物填料(2)采用截面为由小至大的若干正四边形外切的图形结构,材料为PE,相邻相切的四边形偏45度角,尺寸为1.5-2.2cm,此填料的内部含有若干45度和90度角,故本发明生物填料很适应于厌氧兼氧营长的生长的载体。
生物填料(2)的最外部角为圆角。
给水泵(5)包括给水管路(8)、出水COD在线仪表,为无人值守。风机(4)配套变频器、曝气管路(7)及在线DO仪表,为无人值守。整套移动床生物反应器由PLC控制,可实现自动化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34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密封边框的光伏组件
- 下一篇:一种机械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