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源模组及导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4320.0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2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廖文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孙静 |
地址: | 2151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模组 导光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源模组及导光板。所述光源模组包括灯条与导光板,灯条具有位于灯条端部的第一发光元件及相邻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二发光元件,导光板包括入光侧面、可视区、过渡区、第一角落光学微结构图案及第二角落光学微结构图案;其中入光侧面朝向灯条,过渡区介于入光侧面与可视区间,第一角落光学微结构图案位于可视区内,用以于第二发光元件启动时,以相对较高的密度将相对较弱的光线取出,第二角落光学微结构图案位于过渡区内,用以于第一发光元件启动时,以相对较高的密度将相对较强的光线取出。本发明提供的光源模组能够避免角落暗区在导光板可视区内的形成,进而提供均匀强度分布的面光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及导光板,尤其是侧入式光源模组及应用于侧入式光源模组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的重要零组件,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发光二极体安装在导光板的侧面,如图1所示,藉由形成在导光板上具取光能力的光学图案,可以提供辉度充足且强度分布均匀的面光源。
如图1所示,侧入式光源模组包含导光板300及灯条400。导光板300包含入光侧面310、可视区320及过渡区330。可视区320设有取光能力自入光侧面310朝远离入光侧面递增的光学图案(图中未表示)。过渡区330介于入光侧面310及可视区320间。一般来说,在液晶显示器进行组装时,会利用不透光的边框覆盖过渡区330,以遮蔽受限于光源的光出射角而产生的视觉暗区。
灯条400包含第一发光元件410及第二发光元件420,第一发光元件410位于灯条400的端部,第二发光元件420邻近第一发光元件410,第一发光元件410的启动时机相异于第二发光源件420。
当第二发光元件420发光时,导光板300上形成有第二发光元件420的光出射角(如图1虚线所示)无法涵盖的角落暗区500;若角落暗区500深入可视区320,会让可视区320产生强度分布不均的问题,进而影响具有此侧入式光源模组的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导光板可视区内形成角落暗区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及导光板。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光源模组,其特点在于,其包含:
一灯条,具有位于该灯条一端部的一第一发光元件及相邻该第一发光元件的一第二发光元件,该第一发光元件的启动时机异于该第二发光元件;以及
一导光板,包含:
一入光侧面,朝向该灯条以接受光线入射;
一可视区,具有一光学图案,该光学图案的取光能力自邻近该入光侧面朝远离该入光侧面的方向线性递增;
一过渡区,介于该入光侧面与该可视区间;
一第一角落光学微结构图案,位于该第一发光元件前方的该可视区内,用于该第二发光元件启动时,以相对较高的密度将相对较弱的光线取出,避免在该可视区上形成角落暗区;以及
一第二角落光学微结构图案,位于该第一角落光学微结构图案前方的该过渡区内,用于该第一发光元件启动时,以相对较高的密度将相对较强的光线取出,避免相对较强的光线接触该第一角落光学微结构图案,而在该可视区上形成角落亮区。
较佳地,该第一角落光学微结构图案始于该可视区与该过渡区邻接处的一第一介面,止于一第二介面,该第二角落光学微结构图案始于该入光侧面,止于该第一介面,该入光侧面与该第一介面间的距离为d1,该第一介面与该第二介面间的距离为d2,该第一发光元件的一第一光出射角为2A,该第二发光元件的一第二光出射角为2B,该第一发光元件及该第二发光元件间的距离为2h,其满足下列条件:
tanA=h/d2;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43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摆扫型光谱成像仪的调焦方法
- 下一篇:光学缆线模块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