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丁晴橡胶和酚醛树脂共混发泡海绵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44380.2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6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玉龙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L61/06;C08L45/02;C08K13/02;C08K3/04;C08K5/12;C08K3/22;C08K3/34;C08K3/06;C08J9/10;B29C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酚醛树脂 发泡 海绵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丁晴橡胶和酚醛树脂共混发泡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央空调系统制冷机组,冷冻水管,冷凝水管和风管及城市供暖热水管道,自来水管道的绝热保温,目前广泛使用的是NBR/PVC(丁晴橡胶聚氯乙烯)共混发泡海绵。在火灾中,由于NBR/PVC共混物含大量卤素,会产生大量有毒的HCL和CI2气体,给火灾中逃生人员造成严重的潜在危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丁晴橡胶和酚醛树脂共混发泡海绵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是丁晴橡胶和酚醛树脂(NBR/PF)共混发泡海绵,产品中不含卤素,酚醛树脂为优质的A级阻燃材料,燃烧中几乎不产生有毒烟气。本发明产品有望全面替代NBR/PVC橡塑海绵,大量减少火灾事故中的烟气危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丁晴橡胶和酚醛树脂共混发泡海绵制各方法,其具体包括:
步骤一:制备高温混炼胶,具体组份配比如下:
以上各组份分别投入捏炼机加压捏炼共混,当温度到达150℃-152℃时,翻料进入开炼机制得高温混炼胶压片;
步骤二:制备成型混炼胶,具体组份配比如下:
以上各组份分别投入捏炼机加压捏炼2-3分钟,出料上开炼机压制成成型混炼胶条,吹凉备用;
步骤三:挤出成型硫化发泡制得发泡海绵;
其中,NBR为丙烯晴含量38%的丁晴橡胶;PF为线性酚醛树脂;N550为半补强炭黑;ATH为氢氧化铝;TALC为滑石粉;DOP为邻苯甲酸二辛酯;ADC为偶氮二甲酰胺;HMTA为六次甲基四胺。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具体包括以下工艺:
1)把炼好的成型混炼胶条喂进挤出机,通过挤出机二次塑化混炼挤出成型,牵引进入硫化发泡炉;
2)硫化发泡炉总长约55-70米,采用热风循环分段式温度控制;硫化发泡炉共分为7段,从第一段到第七段分别是110℃、125℃、130℃、140℃、150℃、160℃;
3)成型混炼胶条从进入硫化发泡炉到硫化发泡成型出发泡炉中间滞留时间为18-25分钟;
4)产品发泡成型出炉后,冷却、计长裁断,包装入库。
进一步,所述挤出机型号为XJWP-120或XJWP-150。
一种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丁晴橡胶和酚醛树脂共混发泡海绵。
NBR/PF共混发泡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可达到35以上,而烟密度等级则低于30,阻燃性能非常优异。按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标准,NBR/PF共混发泡材料能达到B1(C-s2,d0,t1)标准。
本产品采用中高丙烯晴含量的丁晴橡胶和线性酚醛树脂共混,酚醛树脂用于对丁晴橡胶的改性,采用半补强炭黑N550对共混胶补强,增塑剂用邻苯甲酸二辛酯和液体古马隆树脂,酚醛树脂的固化剂采用六次甲基四胺,填充剂用氢氧化铝和滑石粉,用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共混胶的阻燃性,硫化系统采用硫黄硫化体系,发泡剂用偶氮二甲酰胺(ADC),采用硫化、发泡同步工艺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丁晴橡胶和酚醛树脂共混发泡海绵制备方法,其具体包括:
步骤一:制备高温混炼胶,具体组份配比如下:
以上各组份分别投入捏炼机加压捏炼共混,当温度到达151℃时,翻料进入开炼机制得高温混炼胶压片;
步骤二:制备成型混炼胶,具体组份配比如下:
以上各组份分别投入捏炼机加压捏炼2.5分钟,出料上开炼机压制成成型混炼胶条,吹凉备用;
步骤三:挤出成型硫化发泡制得发泡海绵;具体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把炼好的成型混炼胶条喂进挤出机,通过挤出机二次塑化混炼挤出成型,牵引进入硫化发泡炉;挤出机型号为XJWP-120或XJWP-150;
2)硫化发泡炉总长约60米,采用热风循环分段式温度控制;硫化发泡炉共分为7段,从第一段到第七段分别是110℃、125℃、130℃、140℃、150℃、160℃;
3)成型混炼胶条从进入硫化发泡炉到硫化发泡成型出发泡炉中间滞留时间为20分钟;
4)产品发泡成型出炉后,冷却、计长裁断,包装入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玉龙,未经陈玉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43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器用减震橡胶材料
- 下一篇:一种高气密性轮胎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