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污水智能分类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44637.4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8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哲;丁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海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何龙其 |
地址: | 2111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 传输 污水 智能 分类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污水分类处理。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污水大都直接排放入污水管道,通过污水管道,排入江、河、湖、海。有的地方将污水输往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作为中水重复使用,或排入江、河、湖、海。近来有些生活小区设有化粪池,将污水通过化粪池渗入地下,以此方式处理污水。上述污水处理的方式有诸多缺点: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江、河、湖、海,直接造成水污染。经过水处理厂处理后重复利用污水,或处理后排放污水的方式,固然比直接排放好,但污水处理成本很高,处理过程中要使用大量化学剂,化学剂亦会造成水的二次污染。另外,为使中水从污水处理厂循环回生活小区、办公楼、酒店等设施,需要铺设较长的管线,成本很高。通常污水从其产生地到污水处理厂,要经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输送。在输送过程中污水中的有机物在细菌的作用下,高度腐败,充分与水融合,使水质变得极差,亦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难度。在小区建化粪池,虽然简单,但让污水渗入地下水,会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污水智能分类处理系统,实现了对污水的智能化分类处理。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污水智能分类处理系统,包括水质信息采集单元、无线传输单元、信息处理分类单元、进水系统、出水系统、不少于两个的过滤单元、深度处理单元,所述水质信息采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传输单元将信号传输给信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处理单元通过无线传输将信号传输给信息平台和出水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信息采集单元包括酸碱度信息采集、杂质信息采集和化学元素信息采集,所述信息采集单元设置在进水系统的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系统与过滤单元连通,所述过滤单元与深度处理单元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生化处理过滤单元和泥水分离过滤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生化处理过滤单元包括厌氧吃、生化池、A/O池,所述泥水分离过滤单元包括平流沉淀池和辐流沉淀池。
进一步的,所述深度处理单元为活性碳吸附池。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水质信息采集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对污水的水质进行分析, 对污水进行分类处理,本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污水智能分类处理系统,包括水质信息采集单元、无线传输单元、信息处理分类单元、进水系统、出水系统、不少于两个的过滤单元、深度处理单元,所述水质信息采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传输单元将信号传输给信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处理单元通过无线传输将信号传输给信息平台和出水系统。
进一步设计,所述信息采集单元包括酸碱度信息采集、杂质信息采集和化学元素信息采集,所述信息采集单元设置在进水系统的进水口。
污水进入进水系统后,通过进水系统进水口设置的信息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污水信息并发送给信息处理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将分析的信息发送给出水系统,出水系统根据信息处理单元传来的信号决定往哪个过滤单元排水,所述出水系统与过滤单元连通,所述过滤单元与深度处理单元连通,出水系统的水流向过滤单元,过滤单元的水流向深度处理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生化处理过滤单元和泥水分离过滤单元。所述深度处理单元为活性碳吸附池。
进一步涉及所述生化处理过滤单元包括厌氧吃、生化池、A/O池,所述泥水分离过滤单元包括平流沉淀池和辐流沉淀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海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海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46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