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菜垄作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44829.5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3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覃宇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宇春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栾波 |
地址: | 404500 重庆市云***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菜 垄作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菜种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菜垄作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农忙时节劳动力短缺十分严重,而油菜常规生产,播期迟、用种量大、移栽用工多、秧苗质量低、施用单一肥料、施肥量大、投入多。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菜垄作的种植方法,该方法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农忙时节劳动力短缺十分严重,油菜常规生产,播期迟、用种量大、移栽用工多、秧苗质量低、施用单一肥料、施肥量大、投入多等缺陷提出,选用杂交良种、提前播种、整地起沟作垄、种植方式、配方施肥、增施硼肥;改平作为垄作,增加行距株距,减少亩植密度,协调个群环境关系,通风透光性好;实行无机肥和有机肥相结合,使用油菜专用复合肥加施硼肥,促进个体营养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有利于培肥地力和土壤有机质提升;减少化肥及农药用量;实现省工省时高产高效的目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菜垄作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用双低杂交高产油菜品种,播种育苗;
(b)、翻耕大田,取土作垄;
(c)、将得到的油菜苗移植于垄面,种植密度在1300-1600株/亩;
翻耕大田中施用基肥,油菜生长过程中追肥,防治病虫害,至收获。
本发明提供的油菜垄作的种植方法,通过大田种植,多次观测油菜的长势长相,并对其试验生产及推广产量变化进行分析,最终选用特定的油菜品种进行播种育苗,然后整地起沟作垄,采用垄作的方式种植油菜,减少湿害,并选用特定的低密度的方式种植,协调个群环境关系,通风透光性好,利于植株个体生长,提高了生产区的油菜单产,增加了油菜生产效益,同时也提高了油菜生产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并为形成系统的稻田油菜垄作稀植模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指导实际生产。
优选地,所述双低杂交高产油菜品种为渝黄四号、油研10号、三峡油5号中的任一种。经多次试验,这几种油菜品种取得了很好的丰收效果。油菜的播种量在9-15克/亩。
进一步地,所述播种育苗提前进行,海拔600-800米地带于9月上旬播种育苗,海拔600米以下地带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将播种育苗适当提前进行,充分利用秋末有利的温光条件,促进营养生长,达到苗齐苗全苗壮,得到的种苗更优质。
为了得到更优质的种苗,优选地,在油菜苗长至2-3叶期间进行匀苗和壮苗。
优选地,油菜苗长至叶龄4-6叶,苗高13-18cm时移植。该时期移栽油菜苗,成活率高。
优选地,所述垄的垄沟宽35-45cm,垄高15-30cm,垄面宽60-160cm。移栽前10天左右翻耕大田;牵绳取土作垄,改平作为垄作,利于通风,增产显著。
进一步地,垄面单行或双行栽植油菜苗,窝距40-50cm。若垄面较宽,则双行种植,若垄面较窄,则单行种植;种植的窝距均在40-50cm。
优选地,所述油菜苗移植于垄面后淋浇清粪水。淋浇清粪水为油菜苗提供营养,起到定根活苗的作用。
进一步地,油菜苗在移植前施足基肥,按生产菜籽重量的20%-25%的比例施氮磷钾肥料,氮磷钾之间的重量比例为3:0.3-0.5:0.8-1.2,其中,45%-55%氮肥作基肥,磷肥和钾肥全部作基肥;每亩施油菜专用复合肥20-30公斤、农家肥500-800公斤以及硼肥0.4-0.6公斤作基肥;
25%-35%氮肥作苗肥、12%-18%氮肥作腊肥、3%-8%氮肥作薹肥;在初花与盛花期喷施硼肥1-2次,硼肥用量为80-120克/亩;
其中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
通过施用基肥,提供很好的生长环境;早施追肥,施用25%-35%氮肥,移栽活苗后施1-2次,促进秋发,搭好丰产架子;腊肥于冬至前撒施尿素,12%-18%氮肥作腊肥,保冬壮促春发。抽薹时,3%-8%氮肥作薹肥;在初花与盛花期喷施硼肥1-2次,防止“花而不实”现象。通过实行配方施肥,结合施用有机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促早发,增施硼肥,满足油菜生长所需养分齐全,打好高产丰产架子。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还需要病虫防治,具体地,所述防治病虫害具体为:
幼苗期防治蟋蟀、蜗牛和菜青虫的危害,后期主要防治蚜虫和菌核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宇春,未经覃宇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48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油双步轮自走扫雪机
- 下一篇:一种安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