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决路面加铺前刚柔搭接的方法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5413.5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8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蔡叶澜;黄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C11/02 | 分类号: | E01C11/02;E01C11/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路面 加铺前刚柔搭接 方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决路面加铺前刚柔搭接的方法及结构。
背景技术
水泥路面具有强度高、负载能力强、耐磨、耐冲击等优点,沥青路面具有韧性好、无接缝、低噪、施工快等优点。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部分地区市政道路标准断面上采用该两种路面结构的组合,将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为水泥路面,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为沥青路面。近年来为提高路面服务性能,开始大规模该改类型路面进行加铺沥青改建。
在实践中发现,在改造过程中若没有较好地处理旧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的刚柔搭接纵缝,而直接加铺的沥青混凝土层,在外部交通荷载和温度循环作用下,刚柔搭接纵缝会很快反射到沥青混凝土层上,形成沥青混凝土层纵向反射裂缝,严重影响加铺层使用性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解决路面加铺前刚柔搭接的方法及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解决路面加铺前刚柔搭接的方法,包括改造前的旧路面,所述旧路面由水泥路面构成的机动车道以及由沥青路面构成的非机动车道,其特征在于,在路面加铺前,对所述旧路面的机动车道水泥路面采用碎石化技术处理,并在整个路面上统一加铺至少一层加铺沥青混凝土层。
进一步的,所述加铺沥青混凝土层前设置一层稀浆封层。
进一步的,旧路面非机动车道路面由上至下设有沥青上面层、沥青下面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及山皮石垫层,所述旧路面机动车道的路面由上至下设有水泥砼面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及山皮石垫层,所述机动车道的路面水泥层上表面与非机动车道沥青路面的上面层相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加铺的沥青混凝土层包括加铺上面层、加铺中面层、加铺下面层,所述加铺上面层为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加铺中面层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所述加铺沥青下面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
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解决路面加铺前刚柔搭接的结构,由水泥路面构成的机动车道以及有沥青路面构成的非机动车道,所述非机动车道的路面由上至下设有旧沥青面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及山皮石垫层,所述机动车道的路面由上至下设有碎石化水泥砼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及山皮石垫层,所述机动车道的路面碎石化水泥层上表面与非机动车道的旧沥青路面的上面层相平齐,所述上面层与碎石化水泥层上表面铺有至少一层加铺沥青混凝土层。
进一步的,所述加铺沥青混凝土层包括加铺上面层、加铺中面层、加铺下面层,所述加铺上面层为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加铺中面层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所述加铺沥青下面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
进一步的,碎石化水泥层上表面与加铺沥青混凝土层之间具有稀浆封层。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加铺沥青混凝土层之间设有乳化沥青粘层。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通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共振碎石化,共振碎石化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变为柔性材料,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约为300MPa左右,同时旧沥青路面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约为400MPa左右,两者差异较小,可以直接在其上面加铺沥青面层。
与现有直接加铺沥青面层,或全部挖除旧沥青路面新建水泥路面再加铺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共振碎石化技术成熟,处理后加铺的沥青面层下卧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差异较小,减小旧纵缝对新加铺沥青面层的影响,延缓路面纵向反射裂缝,提高路面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改造前路面结构标准横断面图。
图2是改造后路面结构标准横断面图。
图中:1-上面层,2-下面层,3-水泥稳定砂砾基层,4-山皮石垫层,5-1为水泥层,5-2为碎石化水泥层,6-SMA-13改性沥青混凝土层,7-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8-ATB-25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9-稀浆封层,10-纵缝,11-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改造前道路面结构标准横断面图,旧路面结构中非机动车道的路面由上至下依次为上面层1(由4cm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构成)、下面层2(由7cmATB-25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构成)及水泥稳定砂砾基层3和15cm的山皮石垫层4;
旧路面结构中机动车道的路面由上至下依次为水泥层5-1(由22cmC35水泥混凝土构成)、20cm厚的水泥稳定砂砾基层3和15cm的山皮石垫层4;除此之外,还包括旧沥青路面与旧水泥路面交界纵缝、水泥路面自身纵缝10以及水泥路面纵缝间拉杆11。
以上所述1、2、3、4、5-1、10、11均属于旧结构与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54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跨径混凝梁桥腹板横向钢筋配置方法
- 下一篇:轨道专用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