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塑料回收精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8921.9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1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恩阔;朱栋良;阚进;杨英送;方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奥生资源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51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回收 精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搅拌机,尤其涉及一种废塑料回收精炼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人们愈来愈倚重石化工业的产物,例如塑料制品及汽油等。但由于石化工业所需使用的石油原油随着人们的倚重而日趋减少,因此世界各国均于近年来于发展经济的同时,亦致力研究如何减少石油原油的使用。
此外,人们亦需处理塑料制品经使用后所产生的废塑料。其中,若是将其直接掩埋,由于塑料难以分解的特性则将是万年不腐,亦会破坏土壤环境。因此,若将其直接掩埋则必会产生严重的环保问题。因此,随着环保意识日益高涨,世界各国均持续发展环保工业,且将环保处理的实质应用日趋商业化。
废旧塑料在外热式管式裂解炉内对塑料垃圾进行了高温热裂解,在裂解过程中添加超临界水,最后热解析出高温可燃气体,高温可燃气体进行多级精馏形成各类油品和可燃气体。在进行油化反应时,废旧塑料中如果包括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氯乙烯树脂等含有氯的塑料,在热解反应过程中,裂解炉升温至90℃~160℃时,由于分解而生成氯化氢,会引起装置腐蚀的问题。并且氯化氢不可燃烧,混合在高温可燃气体中,会影响后续精馏。并且废旧塑料主要来源是工业垃圾、医疗垃圾或者生活垃圾等,其含有大量的杂质,而且高温可燃气体中混合大量的粉尘。在后续高温可燃气体分离工序中必须先除去高温可燃气体中的大颗粒粉尘,再用多级分离装置再次过滤其中的小颗粒粉尘,保证分离后的可燃气体的品质。
现有废塑料回收精炼装置主要先用氯分解装置将含氯废旧塑料中的氯元素分解成氯化氢,再转运到裂解炉中裂解。在裂解炉高温可燃气体管道出口处设置过滤网过滤掉大颗粒粉尘,再通过含有油气分离滤芯的板式塔分离油气中小颗粒粉尘杂质,分离后的油气通过再通过电加热得到干净的高温可燃气体。
上法装置的缺点是:1、氯分解装置和裂解炉之间有段距离,转运时氯分解装置中残留的氯化氢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氯化氢具有毒性,影响身体健康。并且氯分解装置中的部分废旧塑料处于熔融状态,给转运带来困难。2、由于要防止长链烃类遇冷液化成液态,给后续分离造成困难,裂解炉出口管道中的可燃气体通过保温手段处于高温状态,但是出口管道直径有限,过滤网面积受限。为保证过滤效果,采用设置多层过滤网或者增大出口管道的直径方式,但是多层过滤网的最低层滤网容易被堵塞,且更换滤网频繁,操作繁琐;增大出口管道的直径,要保证管道的可燃气体的温度,必须增大加热器功率,成本高。3、油气分离滤芯不能连续分离,更换频繁,不利于大批量生产;而且在分离过程中采取电加热方式,其加热管周围热量分布不均匀,油气分离滤芯温差大、压差大,易导致气液不平衡,影响油气分离滤芯的过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废塑料回收精炼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废塑料回收精炼装置,包括反应装置、一级除尘装置和二级除尘装置,反应装置包括底部为倒锥形的管式反应器、裂解炉、双闸板闸阀、真空泵、气体收集室、第一压力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管式反应器设置在裂解炉的上方,双闸板闸阀的两端分别于管式反应器的底部和裂解炉的顶部连通,第一电磁阀的一端和裂解炉的底部连通,第一电磁阀与裂解炉的接口处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过滤网,真空泵的进气端和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连通,真空泵的出气端和气体收集室的一端连通,第二电磁阀的两端分别与气体收集室的另一端和管式反应器的顶部连通;所述一级除尘装置与二级除尘装置串联,一级除尘装置与裂解炉的顶端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一级除尘装置包括排料管道、第三电磁阀、内部中空的圆台形过滤芯、加热器、第二压力表、第四电磁阀和空气压缩机和第五电磁阀,排料管道设置在裂解炉的上方,排料管道与裂解炉的顶端连通,过滤芯设置在排料管道进口处的正上方,过滤芯的侧面和上底面设置有第二过滤网,过滤芯的下底面边缘处设置有翻边,排料管道的内壁与翻边连接,第三电磁阀设置在过滤芯的上方,加热器设置在排料管道的外侧,空气压缩机与第四电磁阀的一端连通,第四电磁阀的另一端与第三电磁阀连通,第二压力表与第三电磁阀连通,第五电磁阀设置在排料管道的出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奥生资源利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奥生资源利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89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