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细烟梗利用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510449709.4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7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何邦华;唐军;朱勇;周冰;陈文;刘泽;高晓华;谭国治;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5/16 | 分类号: | A24B5/16;A24B5/14 |
代理公司: |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108 | 代理人: | 谢嘉 |
地址: | 6502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细烟梗 利用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卷烟生产中的烟梗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提升细烟梗利用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烟梗是烟叶打叶后剩下的叶梗,其纤维素含量较高,经制梗丝工艺处理后得到的梗丝使用在卷烟产品上,不仅可以降低烟叶原料消耗,而且能够降低卷烟焦油含量、平衡烟气及减少抽吸口数等。随着稳质降耗、减害降焦的力度持续加大,烟梗将在卷烟产品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烟梗按照直径大小有粗、细之分,目前在国内各生产企业的梗丝生产加工中,细烟梗由于存在与粗烟梗在贮后含水率偏差较大,容易在蒸梗、压梗等工序中造碎,以及影响梗丝质量等因素,通常选择在烟梗备料投料处将细烟梗筛分出来,直接扔掉或者将细烟梗打包输送至再造烟叶生产厂用于制造烟草薄片。其实,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细烟梗比粗烟梗更接近烟叶,其利用价值更高,远高于烟草薄片。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提升细烟梗利用率的方法,对稳质降耗、减害降焦显得十分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升细烟梗利用率的方法,利用细烟梗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与烟叶较为接近的特点,采用适宜条件对细烟梗加工后再掺配到烟叶中,能在保持卷烟风格特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显著降低烟叶原料消耗。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一种提升细烟梗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制梗丝线上对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的细烟梗进行单独的洗梗、润梗、蒸梗和压梗加工,控制润梗工序出口含水率为30~32%,蒸梗工序出料温度为55~65℃,压梗工序压梗间隙为0.4~0.5mm;然后按照小于或等于烟叶质量3%的比例与松散润叶后的烟叶掺配混合,再随烟叶一起进入后续的加工工序。
所述的后续加工工序为制叶丝线上的加料、切丝、增温增湿、干燥及加香等常规工序处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细烟梗经适宜条件加工后可以直接添加到烟叶中,充分考虑了细烟梗在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与烟叶的接近程度,将细烟梗当烟叶使用,显著提升了细烟梗的利用率与使用价值。
(2)本发明方法简单可行,易于在现有制丝工艺设备基础上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细烟梗在制梗丝线上单独加工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单独加工后的细烟梗随烟叶一起在制叶丝线上加工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附图和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
实施例1:细烟梗利用率评价
样品:国内某品牌卷烟所使用的陈年烟梗经1.0mm孔径筛分得到的细烟梗1019kg;该品牌卷烟所使用的烟叶3064kg;
细烟梗在烟叶中的掺配比例:3%;
生产线:1000kg/h制梗丝线,其出梗丝率为85.02%;3000kg/h制叶丝线,该品牌卷烟的出叶丝率为95.68%;
加工:(1)将细烟梗样品在制梗丝线上进行洗梗、润梗、蒸梗和压梗加工,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润梗工序出口含水率为30%,蒸梗工序出料温度范围为60℃,压梗工序压梗间隙为0.4mm;(2)将烟叶样品在制叶丝线上进行加工,并在松散润叶工序后掺配89kg经(1)压梗后的细烟梗,之后的加料、切丝、增温增湿、干燥及加香等工序按照该品牌卷烟工艺标准进行加工处理,具体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按照投入产出法计算出细烟梗的利用率,其中在干燥后与掺配加香前称量出制得的烟丝重量,结果见表1。
表1细烟梗利用率评价
注:投入量与出梗丝量均为折算12%含水率的标准重量。
从表1可以看出,细烟梗的利用率达到了88.50%,不仅解决了细烟梗跟粗烟梗在制梗丝线上一起加工时由于含水率偏差大及加工强度偏高导致细烟梗造碎大、利用率偏低等问题,而且直接将细烟梗当烟叶使用,其使用价值得到显著提升。
实施例2:感官质量对比评价
样品:某品牌卷烟大生产线干燥工序后烟丝样品A,100g;该品牌卷烟按照实施例1方法在干燥工序后的烟丝样品B,1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97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介质加热装置及具备其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打叶器打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