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TT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450018.6 申请日: 2015-07-28
公开(公告)号: CN105483087B 公开(公告)日: 2018-08-24
发明(设计)人: 李道传;陈雯;邢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大学
主分类号: C12N5/10 分类号: C12N5/10
代理公司: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代理人: 廖晓霞
地址: 51008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支气管 上皮 细胞株 hbe tt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株新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TT。该细胞株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武汉),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560。经鉴定,HBE‑TT细胞株纯度良好,无杂细胞污染,并且区别于现有的其它所有细胞株。此外,该永生化细胞保留了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典型特征,无支原体污染,并且未呈现恶性转化特征,提示HBE‑TT细胞在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可以保持性状稳定。HBE‑TT细胞有望成为深入探讨环境有害因素暴露所导致的肺部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药理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对探究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肺脏的健康损害效应、风险评估、以及新药开发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

背景技术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第一道屏障,在环境有害因素引起的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肺癌、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囊性纤维化等。体外培养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物学功能等方面与体内原组织有较好的相似性,人源细胞培养技术对体外研究的开展起到关键的作用。由于原代细胞在体外培养一定时间会出现衰老死亡,因此必须建立永生化细胞株。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的构建为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新药开发等体外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研究工具和手段。

目前获得永生化细胞株的方法主要有:化学致癌物诱导法、病毒基因导入法、以及直接利用癌组织分离永生化细胞株方法等。其中,经化学致癌物诱导得到的细胞株和癌组织来源的细胞虽然能够在体外长期培养,但是这些恶性转化的细胞由于基因组发生了不明确的显著变异,使其在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受到制约。病毒基因导入法是诱导人原代细胞永生化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最为常用的病毒基因有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papillomaviruses,HPV 16)或人乳头瘤病毒18(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 18)的E6/E7基因、以及猿猴病毒40早期DNA序列区编码大T抗原(large T antigen,LT)。美国模式培养物保藏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登录在案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均是通过向原代细胞导入上述病毒基因获得。临床研究发现,乳头瘤病毒可以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组织并诱导恶性转化,向原代细胞导入该基因可以使细胞在体外能够被长期传代培养,但是同时也增加了细胞恶性转化的风险。相比之下,SV40病毒则被认为不具成瘤性,通过SV40病毒基因永生化的细胞可以用于致癌相关研究。尽管如此,SV40病毒基因的这一特性仅仅局限于细胞株建立的早期,随着体外传代次数的增多,这些永生化细胞株或细胞系也一样会表现出一定的恶性特征,这些细胞特性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利用SV40病毒基因构建新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应用早代的细胞进行科学研究,将大大提高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根据体外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和“端粒假说”,人体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由于端粒的逐渐缩短,细胞进入衰老为特征的危机期,如果抑癌基因p53和pRB基因失活以及细胞端粒酶激活则可以逃脱衰老威胁,使人体细胞获得永生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该细胞株不仅维持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正常特征,且无恶性转化特征。

本发明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命名为人支气管细胞系HBE-TT,于2015年6月11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中国武汉),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560。

所述人支气管细胞系HBE-TT在镜下观察其形态呈多边形。

所述人支气管细胞系HBE-TT的细胞倍增时间为44.5±2.7h。

所述人支气管细胞系HBE-TT的蛋白表达特征为:LT蛋白阳性表达,角蛋白阳性表达,肌动蛋白阴性表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00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