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传输馈入结构及具有其的PECVD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51915.9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9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娜;曲铭浩;庄春泉;张津燕;徐希翔;胡安红;张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诚铂阳光电设备有限公司;福建铂阳精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6/54 | 分类号: | C23C16/54;C23C16/50;H01L3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结构 具有 pecvd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传输馈入结构及具有其的PECVD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光伏电池领域,硅基薄膜的太阳能电池因其原材料丰富、无污染、制备工艺简单、便于大面积连续化生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纳米晶硅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和很好的光稳定性,目前广泛应用于硅基薄膜的太阳能电池上。其中,为了保证光的充分吸收,纳米晶硅薄膜层的厚度一般要求1-3μm。传统PECVD(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生产纳米晶硅薄膜时,薄膜厚度不均匀,影响使用。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设备以提高薄膜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传输馈入结构及具有其的PECVD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薄膜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传输馈入结构,电传输馈入结构包括:两个屏蔽层;两个绝缘介质层,设置在两个屏蔽层之间;导电层,设置在两个绝缘介质层之间;导电层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出端包括多个连接点。
进一步地,导电层还包括导电本体,输入端设置在导电本体的一端,输出端设置在导电本体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输出端还包括输出端本体,多个连接点设置在输出端本体上。
进一步地,多个连接点以导电本体的端部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输出端本体包括两个竖板和一个横板以构成H型一体结构,导电本体的端部与横板的中点连接。
进一步地,输出端包括四个连接点,两个连接点分别设置在一个竖板的两端,另外两个连接点分别设置在另一个竖板的两端。
进一步地,两个绝缘介质层的介电常数为2至3。
进一步地,两个绝缘介质层的厚度在0.5至15mm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两个绝缘介质层由聚四氟乙烯或陶瓷介质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PECVD设备,包括上述的电传输馈入结构。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导电层的输出端设置多个连接点,并通过多个连接点与PECVD设备上的电极连接,如此能够对电极的输出进行分配,从而使得纳米晶硅薄膜的沉积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传输馈入结构的纵向剖面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传输馈入结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ECVD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屏蔽层;20、绝缘介质层;30、导电层;31、输入端;32、输出端;321、连接点;322、输出端本体;322a、竖板;322b、横板;33、导电本体;40、电极圆柱;50、真空室。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传输馈入结构,该电传输馈入结构包括:两个屏蔽层10、两个绝缘介质层20以及导电层30。其中,两个绝缘介质层20设置在两个屏蔽层10之间,导电层30设置在两个绝缘介质层20之间,导电层30包括输入端31和输出端32,输出端32包括多个连接点32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传输馈入结构,通过在导电层30的输出端32设置多个连接点321,并通过多个连接点321与PECVD设备上的电极连接,相对现有技术中只通过1个连接点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电传输馈入结构能够对电极的输出进行分配,从而使得纳米晶硅薄膜的沉积更加均匀。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导电层30还包括导电本体33,输入端31设置在导电本体33的一端,输出端32设置在导电本体33的另一端。
具体地,该输出端32还包括输出端本体322,多个连接点321设置在输出端本体322上。其中,输出端本体322可以设置为棒状、块状等,为了承受更大电流、输出更大功率,将输出端本体322设置为片状结构,以扩大输出端本体322的表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诚铂阳光电设备有限公司;福建铂阳精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精诚铂阳光电设备有限公司;福建铂阳精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19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