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现场灌注冷却成型铅板的叠层钢‑铅支座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53087.2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8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彭凌云;闫维明;苏经宇;秦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1/98 | 分类号: | 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宋元松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现场 灌注 冷却 成型 铅板 叠层钢 支座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座组装方法,特别是一种采用现场灌注冷却成型铅板的叠层钢-铅支座组装方法,属于隔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底部与地基之间或支承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增加适当的缓冲物,使建筑物在受到地震波作用后的加速度反应大大减弱,同时让建筑物的位移主要由隔震系统承担,从而使建筑物在地震中产生的变形非常小,以达到防护目的。隔震元件有叠层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砂垫层、石墨垫层、摩擦滑移支座及橡胶支座与摩擦滑移支座并联复合等。叠层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为较常用的两种形式。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属于钢板、橡胶复合而成的厚制品,一般规格较大,层数多,需要长时间硫化。硫化的要求也很高,加工不当会造成硫化程度不均、橡胶层厚度不均等,这样会造成支座的失稳。且普通叠层橡胶支座的阻尼效果并不理想,多与阻尼器一起使用,或者是加入铅芯构成铅芯橡胶支座来提高支座的耗能能力。但由于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的变形可高达350mm,一般的位移型阻尼器变形幅值远不能满足该技术指标;而铅芯橡胶支座又在叠层橡胶支座的基础上中间掏洞布置铅柱,加工工艺比叠层橡胶支座又复杂一些。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叠层钢-铅支座,用以解决现有的普通叠层橡胶支座不能满足大变形以及高耗能、组装不方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现场灌注冷却成型铅板的叠层钢-铅支座组装方法,所述叠层钢-铅支座包括上、下盖板以及薄钢板,还包括铅板,所述铅板和薄钢板间隔叠层布置于上、下盖板之间,且上、下盖板内侧紧挨着的是铅板;所述铅板平面尺寸小于所述上、下盖板以及薄钢板的平面尺寸,且与所述铅板接触的上、下盖板以及薄钢板部分分别按铅板平面尺寸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铅板全部或大部分嵌在上、下盖板以及薄钢板中;同时,与所述铅板接触的所述上、下盖板和薄钢板的部位均通过喷砂或拉毛处理以提高表面摩擦系数,从而使铅板与上、下盖板以及薄钢板之间具有一定的粘结力,所述铅板为现场灌注冷却成型铅板,具体组装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作上、下盖板以及薄钢板,在上、下盖板上设置第一凹槽,在薄钢板上设置第二凹槽;
步骤二:制作组装模具:在上、下盖板上设置“门”型凹槽,在“门”型凹槽对应部位竖向插入三块围板;所述围板剖面成锯齿状,其锯齿状凸起部位对应灌铅位置用于形成铅板,锯齿状凹进去部位对应将要插入的薄钢板位置;其中两块平行的围板对应嵌入第三块围板中,用以防止灌铅时漏出;
步骤三:将这三块围板分别对应好并插进上、下盖板对应“门”型凹槽后,用贯通螺栓将上、下盖板的四个角部固定拧紧,将上、下盖板以及模具构成的装置临时固定;
步骤四:将做好的薄钢板插入围板对应的凹进去的部位,就像抽屉原理一样;
步骤五:在安装同时即可准备将铅加热,使铅变为液体状;
步骤六:薄钢板都插好后将该装置立起,即将上、下盖板垂直于台面上,将薄钢板插入端朝上,然后进行铅的浇灌,待铅冷却后即成为铅板,并与薄钢板形成为一整体;
步骤七:松开贯通螺栓暂时把上盖板拿开,把模具拆除,之后盖好上盖板,再用贯通螺栓固定上、下盖板并夹紧;试验时把贯通螺栓取下,再通过连接螺栓与连接件相连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盖板的角部设置有4个螺栓孔,以便采用连接螺栓与上、下部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盖板为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盖板以及薄钢板均采用Q235钢板;所述现场灌注冷却成型铅板采用纯度为99.99%的铅灌注。
进一步地,所述薄钢板以及铅板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铅板形状为正方形或圆形,其边长或直径尺寸为500-700mm;所述薄钢板尺寸为正方形或圆形,其边长或直径尺寸为550-750mm,所述上、下盖板形状为正方形,其边长尺寸为800-1000mm。
优选的,所述铅板形状为正方形或圆形,其边长或直径尺寸为600mm;所述薄钢板尺寸为正方形或圆形,其边长或直径尺寸为650mm,所述上、下盖板形状为正方形,其边长尺寸为900mm。
进一步地,所述铅板和薄钢板叠合在一起的总层数为30-60层,其总高度为300-700mm。
优选的,所述铅板和薄钢板叠合在一起的总层数为50层,其总高度为5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3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