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动取样的土柱淋溶采样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53971.6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2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梁新强;华桂芬;李美儒;徐丽贤;王知博;林丽敏;金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1/16;G01N1/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取样 土柱淋溶 采样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试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套可自动取样的土柱淋溶系统。
背景技术
土壤施肥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施肥过少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而过多的施肥又会增加氮磷流失,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研究一个地区最佳施肥量的土柱模拟实验不断开展,而一套可以简约、方便的土柱模拟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已有部分专利涉及土柱模拟装置,但是这些装置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名为“土柱淋溶装置”(申请号为201410403212.4,公开号为104215747A)的专利,在淋溶装置外侧设置了多个取样口,内部从上至下分成多层;名为“一种污染物迁移模拟的土柱淋溶装置”(申请号为201420645580.5,公开号为204116337U)的专利,淋溶土柱管侧面设置3~4个取样口,不取样时用胶布塞住。这些装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层取样问题,但是都非自动化装置,需要人工处理,不适宜夜间需要采样的实验,最后取土样时容易造成土样坍塌。再者,这些装置设计好后不能更改高度,做不同实验处理时,需重新设计打造,不符合环保概念。而且,这些装置只适用于少量甚至一根土柱,当土柱对照多时工作量会很大,并不适用。因此,开发一套自动化程度高、使用范围广的土柱淋溶系统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套可自动取样的土柱淋溶系统及其方法。
一种可自动取样的土柱淋溶装置中设有多通道蠕动泵,多通道蠕动泵两端通过软管分别与储液槽和固定于土柱淋溶管上端的布水球相连,布水球用于将软管输送的水分布至土柱截面的不同点位;土柱淋溶管置于底架上,由多条管段相接而成,每条管段都设有分层取样口,最下方管段的截面上设有滤膜,最下方管段底部设有开口并与底座相连、开口与底座出水口相对,底座内表面为斜面,斜面最底部位于底座出水口处;采样瓶上方设有螺纹丝杆,螺纹丝杆末端设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置于垫块上;螺纹丝杆上装有滑块,滑块通过橡皮管与底座出水口相接,橡皮管经滑块后位于采样瓶正上方;PLC控制器与行程开关、步进电机相连;分层取样口通过针筒式取样器与采样瓶相连;针筒式取样器与分层取样口间的导管上设有只能往针筒式取样器方向流动的第一单向阀,针筒式取样器与采样瓶间的导管上设有只能往采样瓶方向流动的第二单向阀。
所述的布水球由空心球体和毛细导水管组成,毛细导水管为中空结构,空心球体与所述的软管相连,多条毛细导水管布设在空心球体的下半部。
所述的布水球由多条毛细导水管构成,毛细导水管顶部集束,且集束部位与所述的软管相连,毛细导水管为外径0.5mm~3mm的空心管或实心线。
所述的多通道蠕动泵的出液口并联有N条软管,同时还设有N条与之对应的土柱淋溶管和N个滑块,其中N≥1。
所述的土柱淋溶管内管壁上设有锯齿。
一种使用所述装置的土柱淋溶采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预设模拟高度,拼接多段土柱淋溶管,再均匀填入模拟土壤;
2)设置PLC控制器的程序,使其根据目标采样时间,依次移动螺纹丝杆上的固定滑块;
3)多通道蠕动泵抽取储液槽中的淋溶液,通过软管输送到布水球中,淋溶液通过布水球外接的毛细导水管分散至土壤表面的不同点位,实现均匀布水,淋溶液随着土壤下渗;
4)淋溶液通过最下方管段截面上的滤膜,滤去土壤颗粒后,流入表面为斜面的底座,再通过底座对应的出水口流出;
5)渗漏液进入橡皮管,橡皮管中的淋溶液进入采样瓶中;前一排采样瓶取满后,PLC控制器根据设定的程序控制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控制螺纹丝杆运行,从而带动垂直方向的滑块运动,自动移至下一排采样瓶,从而实现自动取样,当一次取样结束后复位行程开关,更换采样瓶,继续采样;
6)淋溶液下渗过程中流经分层取样口,利用针筒式取样器进行抽取,淋溶液通过第一单向阀进入针筒式取样器中,当按压针筒式取样器时,分层水样通过第二单向阀流入采样瓶,实现分层淋溶液的采集。
本发明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装置可同时处理多根土柱,流速、土柱数量、土柱高度均可根据实验需要改变;
2.土柱淋溶管内部为锯齿结构,防止淋溶时在土柱淋溶管内部产生短流现象;
3.土柱淋溶管底座为斜面,防止渗漏水淤积,影响实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39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