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电解-电絮凝法处理含磷废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54319.6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0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普世祥;李龙海;潘龙;潘卓兮;马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463;C02F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絮凝 处理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磷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电解-电絮凝法处理含磷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磷是城市污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含磷废水直接排放将导致严重的水体污染。若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将会严重污染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态系统有许多消极的影响像藻类的增加、水质恶化、氧气的不足、自然栖息地的减少和对水产业和贝类渔业的影响。目前常用的除磷方法有化学沉淀法和生物法。化学法处理系统操作简单,抗冲击性强,但由于人为投加了大量化学絮凝剂,增加了处理成本。生物法除磷工艺运行稳定性较差,运行操作严格受废水的温度、酸碱度等影响,且废水中有机物含量较低或磷含量超过10mg/L时,出水就很难满足磷的排放标准。电化学处理技术因具有高环境相容性、高能源利用率、可控性、多功能性及经济性等优越性,能较好实现废水的净化以及重金属的回收,在含磷废水处理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内电解法的原理就是利用铁碳颗粒之间存在着电位差而形成了无数个细微原电池,并以废水为电解质溶液,以电化学反应为主并集合氧化还原、吸附、絮凝、置换等多种作用来处理含磷废水。内电解法基于原电池氧化还原反应,运行方式与电解的原理非常相似除了电子是由许多微小规模阳极的电化学腐蚀提供而不是外部电源提供。在内电解法处理废水的过程里,污染物一般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反应、电化学附集、物理吸附、铁的混凝作用和沉淀作用等原理去除。内电解法能还原难生物降解的含有硝基、亚硝基、偶氮基的化合物及一些卤代、碳双键等有机化合物,可大大提高他们的生物降解性;还原后生成的亚铁、三价铁水解生成的氢氧化合物胶体是很好的絮凝剂,胶团结构可表示为:{m[Fe(OH)3]·nFeO+·(n-x)C-}x+·xC-,其中C是为溶液中的阴离子;废水经过处理之后铁离子浓度增大,pH值升高,可化学沉淀废水中的磷酸根;同时,铁的氢氧化物还能絮凝沉淀污水中的磷酸根、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又作为阴极,起了将有机物富集至阴极的作用,加速了有机污染物的还原。
电絮凝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处理生物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针对生物难降解有机废水,电絮凝技术有着极高的去除效率,近年来该技术发展较为迅速,成为了学术和工业界较为关注的新型水处理技术。电絮凝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利用可溶性阳极产生的阳离子在溶液中水解、聚合成一系列多核羟基络合物和氢氧化物,而这些络合物可起到凝聚、吸附等作用。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不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小气泡以及其他气体,这些气泡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在上浮过程中将胶体物质和悬浮物带到水面上从而使污染物得以去除;由于能量消耗大,在本研究里面不利用此原理。
中国专利CN101962240A公开了一种“内电解-电解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内电解和电解法串联组成来处理重金属废水,其中内电解既承担了处理重金属废水的一部分任务,又担任电解法的预处理角色,电解法既承担处理重金属废水剩余的任务,又担任微电解的后处理角色。这种方法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能耗高、电极消耗量大和污泥产量多,增加了处理成本。
虽然内电解法在某些有毒和难生化降解废水的预处理方面得到应用,但是应用在含磷废水处理上的较少。含磷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磷酸盐、有机物,甚至含有重金属离子,从理论上通过内电解法进行处理是可行的。但是仅应用内电解法还不足以使含磷废水达到排放或回用的标准,废水在通过曝气内电解处理的过程中生成的大颗粒物容易被搅碎形成小颗粒物而呈悬浮状态不能完全沉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电解-电絮凝法处理含磷废水的方法,该处理方法由内电解和电絮凝两个部分组成,含磷废水首先进行内电解处理使其达到后续处理要求再进行电絮凝,该方法不仅能使污染物进一步去除而且还能使废水澄清,从而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且处理废水过程中能耗低、处理成本低。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内电解-电絮凝法处理含磷废水的方法,所述含磷废水先进行内电解处理,静置后将上清液的pH调节为6~10,进行电絮凝处理;
所述内电解的填充物质为至少一种惰性物质和活泼金属组成的混合填料;所述电絮凝的阴极材料为惰性金属,阳极材料为活泼金属。
进一步,所述内电解的填充物质为铁-碳、铁-铜或铁-铜-碳组成的填料。
所述电絮凝的阴极材料为铜,阳极材料为铁或铝。
进一步,所述电絮凝处理过程中电解时间为10~20min,直流电源控制输出电流密度为1~3mA/cm2,工作电压为2~5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43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