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背窝拾音方式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54348.2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2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峻山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43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背 窝拾音 方式 | ||
技术领域:电子类产品
背景技术:在通话耳机的产品中,通用技术的拾音方式是通过嘴巴发出的空气声波振动来收集所发出的声音,而这种拾音方式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降低通话质量。例如:背景噪音,风噪,以及回波重音。虽然运用了一下电子降噪技术,但也限于嗓音抑制程序的编写和产品采音结构的不足造成降噪功能参差和不尽人意。
发明内容:本发明专利利用耳背窝位置只有皮肤及皮下软组织间隔,距离声带近,传播振动效果好及产品运用的衍生结构最佳化的特点,提供一种新的拾音位置。运用这种新的拾音方式可开发出一种基于物理方式更效改善现有通话耳机产品的噪音屏蔽问题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耳背窝拾音位置示意图
1)拾音位置。
图2:基于耳背窝拾音位置的拾音结构示意图
2)颈部皮肤及软组织。
3)装置主体结构件。
4)腔体内空气。
5)拾音器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发明一种新的拾音方式,发明要点是拾音的位置,它在耳廓及耳垂背面,下颚关节旁边的颈部柔软凹陷位置。声带产生的语音振动除了由口腔空气传播也通过人体软组织传播。声带产生的振动通过颈部软组织传到颈部体表,到达本专利阐述的位置。由于此位置与声带间没有骨骼阻挡,声波传导效率高,对后续产品结构设计的小巧化也是相对合理的位置。示意图表达基于本专利所述拾音位置和拾音装置的实施方式:设计一空腔结构与区域的皮肤接触现成密闭腔体,皮表的振动通过腔体内空气传播给拾音器元件,完成语音采集。密闭腔体能有效阻隔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了拾音效果和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峻山,未经郑峻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43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舷外发动机化油器下盖
- 下一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