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林‑鹅‑鱼”立体生态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55516.X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9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3/00 | 分类号: | A01G23/00;A01K67/02;A01K6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37232 | 代理人: | 商福全 |
地址: | 25035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生态 养殖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种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林-鹅-鱼”立体生态养殖方法。
(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畜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值贡献了重要力量,但同时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是,农业发展依靠单纯种植业或养殖业很难抵抗市场风险。
吴艳玲在《林下草地养鹅综合配套技术》一文中介绍了充分利用青粗饲料以发展林下自然经济,通过选择特定牧草对鹅进行放牧和舍饲相结合的饲养管理,实现了鹅整个生长周期内饲料费降低的良好经济效益。高俊等在《林下种草养鹅技术》一文中介绍了利用林间空地选择放牧草种植进行养鹅的技术,利用天然的草资源节约了一部分人工饲料的支出。上述林下草地养鹅证明效果良好,但是多是针对商品肉鹅,以肉鹅的快速成长、体重增加及饲料成本的降低为目标进行饲喂。而蛋鹅生长周期长,产蛋期有其特殊营养需求与条件要求,主要是以提高蛋鹅产蛋量、改善蛋品质为主要目标,因此在饲养模式的选择、养殖方法的实施中存在一定差异。
在《农业科技通讯》等基础技术类报刊中时有报道鹅鱼混养的益处,然而不同种类的鱼鹅生态混养效果差别大,影响因素较多,而目前均未有科学而系统的报道,导致广大农民“只知有其法,不知如何用”。
(三)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林-鹅-鱼”立体生态养殖方法。通过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之间的有机结合,科学搭配、优势互补,使营养物质随“林木(+补饲饲料)→鹅→鹅粪→鱼(+林木)→池塘水”链条逐层代谢至养殖废水,实现了良好的自然生态循环,而且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达到污染减排的目的;同时使林木生长周期从8-10年缩短到6年,使鱼类养殖周期从14-16个月缩短到12个月,减少蛋鹅饲料支出10%,提高了产蛋量,改善了蛋品质,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综合体现了“林-鹅-鱼”立体种养的优势,完善了整个产业链。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林-鹅-鱼”立体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陆地选址要求
选择土壤质地为中壤、轻壤或沙壤,有较高土壤肥力,土层厚度1.5米以上的陆地区域进行林木种植并在林下养殖商品蛋鹅;土壤的地下水位为1.6-1.8米。
(2)分区布局设计
在步骤(1)所述陆地区域中间按水面面积:陆地面积=2:1的比例建水塘;林木种植和商品蛋鹅的养殖均在水塘周围的陆地;在水塘两侧的陆地上以鹅舍面积:陆地面积=1:5的比例建鹅舍,所述鹅舍建于林木下方。
(3)种养密度安排
在步骤(1)所述陆地区域上种植林木100-120棵/亩,养殖商品蛋鹅90-120只/亩;在步骤(2)所述水塘养殖鱼苗70-80kg/亩。
(4)种养操作
第一年4月份开始在陆地区域种植林木树苗,第3-3.5年砍伐一半林木,第6年4月份砍伐所有林木并卖出,期间对林木进行日常管理;
与此同时,第一年4月份开始在陆地区域的林下建鹅舍并育雏、养殖商品蛋鹅,至次年8月份淘汰大鹅,次年9月至第三年3月空舍消毒后于第三年4月份继续新一轮商品蛋鹅的育雏、养殖工作,6年中养殖商品蛋鹅3批;
与此同时,第一年4月开始向水塘中投放鱼苗,至次年4月捞鱼,消毒后继续新一轮投放鱼苗,6年中养殖鱼6批。
步骤(3)所述种养密度为每亩面积上林木(棵):商品蛋鹅(只):鱼苗(kg)=110:100:75。
步骤(3)所述林木为杨树;所述商品蛋鹅为泰州鹅、扬州鹅或五龙鹅;所述鱼苗为鲢鱼、鲤鱼、草鱼和鲫鱼。
所述鲢鱼、鲤鱼、草鱼和鲫鱼均选择重量90-100g/尾的鱼种,所述鲢鱼、鲤鱼、草鱼和鲫鱼的数量配比为2:6:3:4。
步骤(4)中水塘水质透明度25-30cm;水塘新水每隔10-15d进行一次,换水量为水塘中水的10%-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55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燃式燃煤压缩空气蓄能系统
- 下一篇:一种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