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微气泡/液滴生成调控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56734.5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3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春英;马友光;温宇;付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B01F3/04;B01F5/06;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宋洁瑾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气泡 生成 调控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新型微气泡/液滴生成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量注射泵与注射器、微芯片和收集器,微量注射泵上设置有注射器,注射器与微芯片入口使用胶管连接,微量注射泵和注射器有三个,分别和微芯片的三个入口连接,微芯片出口与收集器使用胶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微气泡/液滴生成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芯片由一个方形通道和一个T形通道交叉而成,微芯片入口有三个,方形通道设有连续相第一入口,T形通道分岔处一端设有连续相第二入口,T形通道两端分别设有分散相入口和出口,所述方形通道和T形通道十字聚焦处到出口的直通道为主通道,连续相第二入口到主通道的连接通道为支通道;微芯片主通道截面的宽和高均小于1mm;分散相及连续相的进口段长度不少于10mm;连续相第二入口的通道截面尺寸小于主通道尺寸;连续相第二入口距十字聚焦处的距离不小于10mm,并且距出口的距离不小于10mm。
3.一种新型微气泡/液滴生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溶液预处理:首先对溶液进行抽滤,过滤掉溶液中的杂质,以免堵塞通道;
(2)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的调试:a.将准备好的溶液分别通过微量注射泵输送并与微通道相连接;b.微芯片出口与收集器连接;c.检查系统的气密性,查看有无漏液的情况;d.启动微量注射泵,设定好注射针筒的直径和液相体积流量,开始驱动液体;
(3)微气泡的产生及调控:连续相和分散相在微芯片所示的进口处进入,在十字交口处形成气泡/液滴,并在T形分岔口处的连续相第二入口输入连续相,便于调节气泡/液滴的空隙率,并对气泡尺寸进行再裁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微气泡/液滴生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进入微芯片生成装置中的连续相和分散相为互不相溶的气液两相或液液两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微气泡/液滴生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连续相流体与微芯片壁面润湿性良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微气泡/液滴生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相和分散相的液相流体为牛顿流体或剪切变稀型非牛顿流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新型微气泡/液滴生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牛顿流体为水,醇类溶液,离子液体,芳香族液体或烷烃类液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新型微气泡/液滴生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变稀型非牛顿流体为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673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