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警示的多点式稳压保护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57864.0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1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宁永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2 | 分类号: | H02H7/12;H02H3/20;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36 重庆市南岸区茶***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警示 多点 稳压 保护 电源 | ||
主动警示的多点式稳压保护电源,属于电子技术领域,由避雷器,三端集成电路,压差二极管电路,电流放大控制单元,取样单元,过流显示电路,过流触发单元,三端输入速断单元,三端输入过压启动单元,电子开关电路,微分反馈电路,三端输出过压启动单元,三端输出过压显示电路,故障效果警示电路组成,电流放大控制单元运用两三极管串联在主通道中形成电流的放大,对总电流形成监控。在三端集成电路的输入与输出两关键端,采用电子开关电路与三端输入速断单元的结合,形成故障时的主动警示与速断保护,主动警示是运用了声与光的两种警示方式共存,形成一种集监测,保护,稳压一体,在有故障时主动警示的保护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电子技术领。
背景技术
电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因为从有电子线路开始的第一天,就开始对电源的研究,因为一切电子电路都必须要电源才能工作。
电源也是一个新鲜的的话题,因为在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技术在不断更新,需要适应各种发展的需要的新电源。所以对电源的研究,一直是社会研究的重点。
稳压源是电子产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异,直接关系到整体的性能,所以目前有很多优秀的稳压电源集成电路,如78系列,79系列等等。上述这些集成系列虽然 有很多优点,但它是一种普及型的稳压电路仍然不能满足目前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的需要。例如,这上述稳压集成电路虽有保护,但是不能监测,更不能实现光与声音共存的监测与保护。
例如本企业曾申请了多个关于保安器材的产品。这些器材的产品对电源的要求就很高,苛求度将远远高于普通家电,按传统的的设计方案是不能胜任的。原因如下:
一、电源往往是电器,最易出故障的重点部位。特别是在雷雨季节到来之际,对普通家电,可以采用拨掉电源来预防,在需要用时,(如需要看电视时),重新插上。否则无法看电视,提示性很强,可以立即恢复,而保安类产品相对很困难,因为在拨掉电源后,不易直观提醒,只能靠回忆,但高节奏的生活,容易忘掉,成为保安空白。
二、现在虽然有避雷器类的产品,但具了解,其吸穿在100伏以内的很难买到,更别说是在30伏以内的(现在的78系列,输入电压只能为30伏)。
三、一般的家电发生故障,维修方便。但保安类产品,需要定点维修。而这种维修,需要抢时间,因此如何能准确地判断出故障产生的部位,是电源,还是负载。
四、除了雷击外,电网的波动,也是容易引起电子产品易损坏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需要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五、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无法可靠而准确地对保安器进行监测。现在的产品,只能定期地进行模拟实验,以检验产品现在处于正常或非正常状态,但是这种模拟只是一种被动式的监测与检验,因为这种监测是有次数的,不是一有问题就能主动的被人为发现,从而加以解决。
业内人事都知道,如果负载发生故障,其电源电压,与负载总电流会发生严重变化,因此可以从电源的工作变化来观察与检验整台负载的工作状态。在贵重的仪器中,有专门的仪器进行观察,但是那样的成本高,难以普及。
但是目前的多数资料介绍,技术主要情况如下:
1、多数资料的介绍只能对电流进行粗糙的监测(如电流有无的监测),如附图3所示。而不能对电流的变化进行放大后监测,因而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无法引出声讯检测信号,二是检测的精度达不到要求。其常用线路如图3。
2、只能做到某点的某一方面的监测与保护,如只能实现对电流,或电压的监测与保护,而不能做到电流与电压共存的全面监测与保护。
3、只能做到故障区域一个方面的监测或保护,如是外界因素(雷击与市电)而造成的过压保护,或对负载原因造成的过流保护,但是却不能实现对电源本身出现问题而产生的监测与保护,(因为电源常常是故障产生的重点区域),因此不能做到多个面的、即多点的共同监测多种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78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