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聚赛络纺专用双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58510.8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9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凌军;何小东;程隆棣;薛文良;李鹏飞;俞建勇;张瑞云;王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5/72 | 分类号: | D01H5/7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聚 赛络纺 专用 双缝式 气体 导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它是一种双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适用于网格圈型集聚赛络纺纱(俗称:紧密赛络纺纱)系统中。
背景技术
基于纱线质量的可控性及品种的宽泛性,迄今为止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的应用仍是最广泛的,国内纺锭规模已达到1.2亿锭以上。传统环锭纺纱系统中,加捻三角区的存在使得平行排列的扁平状纤维须条转变为类似圆形结构的过程中,分布于须条两侧的纤维末端容易伸出纱干,形成有害毛羽。而纱线品质的好坏和纺织品性能的优劣又受到毛羽情况的严重影响,由此减少纱线毛羽数量成为环锭纺纱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随着消费者对于纺织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更加刺激着纺织领域针对减少毛羽数量相关研究的发展和提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前人在传统环锭纺纱系统地基础上,研究出许多纺纱新技术,像集聚纺、赛络纺、集聚赛络纺等。这些新型纺纱技术都对减少或消除加捻三角区起到有效作用,减少纱线毛羽,增强纱线强力,提高纱线质量。其中,通过集聚纺和赛络纺这两种技术进一步结合发展起来的“集聚赛络纺纱”技术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产生的优越经济效益和独特纱线性能。集聚赛络纺所纺纱线在结构和性能上类似于股线,具有集聚纱与合股纱的毛羽数量少、断裂强力高、摩擦性能好、结构紧密等优点,因而集聚赛络纺纱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很大的市场前景。
但是,网格圈型集聚赛络纺中难以使得两个不同集聚槽的集聚气流量保持一致,两者的集聚效果也就难以相同,两股须条成纱后特性的一致性也难以保证,究其根源在于不同部位集聚槽的集聚气流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两个槽的集聚气流难以一致,导致集聚结果会有很大差异;开放式的气流空间对于负压气流的利用率较低,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
本发明的创新构思在于:设计一种双缝式聚集气体导流装置(也称:导流板)。前人研究结果表明,最优集聚效果的集聚纺的吸气负压一般在-2300Pa左右,而集聚赛络纺由于两个集聚槽的相互干扰往往会抵消部分有效集聚气流,故要求更高的吸气负压,因此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在异型管集聚槽上方添加本发明装置后,集聚区域内吸气负压可由-2300Pa下降到-800Pa,集聚槽两侧边缘的集聚负压与集聚气流也相应减小并不断趋近与实际生产中异型管集聚槽边缘的集聚负压与集聚气流的工作状态。当吸气负压调节到-800Pa时,异型管集聚槽边缘的压强非常接近实际生产的-500Pa。本发明装置的添加在保证异型管集聚槽边缘集聚负压的情况下,可以使真正提供的吸气负压从-2300Pa降低到-800Pa,由此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集聚赛络纺专用双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在异型管集聚槽上方添加本发明装置的网格圈型集聚赛络纺系统,能够保证异型管集聚槽边缘实际生产所需集聚负压与集聚气流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聚集区域的集聚负压与集聚气流,从而达到保证双槽集聚气流的一致性、降低集聚能耗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聚赛络纺专用双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设于集聚赛络纺系统的异型管上的导流板,所述的异型管的顶部设有集聚槽,所述的导流板与异型管之间形成有可供纤维须条通过的通道,所述的可供纤维须条通过的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导流板的前后两端;所述的导流板的中部形成有至少两个用于控制纤维须条集聚的吸风槽;所述的导流板的左右两端为封闭结构,所述的导流板的左右两端与异型管之间不具有进风通道。
优选地,所述的集聚槽和所述的吸风槽皆有左右两个,左右两个集聚槽上纤维须条的集聚由分别由左右两个吸风槽控制。
优选地,所述的吸风槽与可供纤维须条通过的通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导流板的上表面为曲面。
优选地,所述的导流板的吸风槽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吸风槽的宽度W为0.5~2.5毫米,倾角α为30~60°,吸风槽间距D为1.5~5.5毫米。
更优选地,所述的吸风槽的长度L3为5.5~30.5毫米。
优选地,所述的导流板的下表面是半径R1为20~60毫米的圆弧面,所述的可供纤维须条通过的通道的上表面为半径R2为20.5~60.5毫米的圆弧面,可供纤维须条通过的通道的高度H1为0.5~6.5毫米。
本发明从集聚环境上,通过在原来的集聚赛络纺系统的异型管上安装双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导流板的半封闭结构使原来的完全开放式的环境变成导向性的环境,导流板对气流的聚集导向作用从而降低聚集区域的吸气负压,最终实现节能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85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防辐射布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麻纤维清弹机自动喂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