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SOA的无源光网络光线路终端接收机及其解调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59444.6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1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易兴文;杨合明;赵迪夫;邱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60 | 分类号: | H04B10/60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邹裕蓉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soa 无源 网络 线路 终端 接收机 及其 解调 模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性能优化的基于RSOA的无源光网络光线路终端接收机的解调模块,以及使用该解调模块的光线路终端接收机,利用RSOA作为光调制器,发挥其功率放大、再调制、成本低以及无色化光源管理等优点,使得经RSOA后同时存在的强度调制和相位调制下,在接收机中,能够通过数字信号处理采用三种解调方式进行解调,根据系统传输性能指标判决后,在不同系统参数下光线路终端接收机性能都能达到最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特别涉及光网络技术。
背景技术
无源光网络PON作为固网“超宽带接入”的主流技术已经被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高速宽带接入网。随着新兴的多媒体业务,如数字高清电视、视频电话等业务对网络带宽需求的急剧增长,终端用户带宽需求每年的增长都在以50%以上增长,然而,时分复用PON由于需要昂贵的、高速的光学器件和复杂的成帧技术,在向单波长10Gb/s以上速率升级将面临技术和成本的双重挑战。2012年,全业务接入组织FSAN经将WDM接入技术引入NG-PON2,波分复用WDM的引入已经是大势所趋。
反射式半导体光放大器RSOA由于具有功率放大作用、成本低、可用于实现光网络单元ONU的无色化管理,因此基于RSOA的WDM-PON被认为是WDM-PON最具发展潜力的方案之一。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将RSOA作为强度调制器,集中于在ONU中利用RSOA实现强度调制,光线路终端OLT进行直接探测。然而,这种基于RSOA的反射型PON,即通过RSOA对下行信号再调制的上行传输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ONU无色化问题却带来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功率预算的问题。现有的PON需要至少28dB的功率预算,而基于RSOA的反射式PON经过光纤传输、再调制等,无法满足功率预算要求。从原理上讲,上行信号通过RSOA的调制是一种简单的电流调制,本质上会同时产生强度调制和相位调制信号。因此,为了解决功率预算问题,对于这类反射型PON系统的OLT引入了自相干检测,一方面可以提升接收灵敏度,增加功率预算,另一方面自相干检测中光载波与本振光来自同一激光器,成本低、相干性能好。由于自相干检测的引入,使得OLT的接收机可以接收并解调相位调制信号。由于基于RSOA的调制同时产生强度调制和相位调制信号,使得光线路终端接收机(上行接收机)无法判断采用强度信息或者相位信息哪种方式解调下的性能更优。并且,相干检测对相位噪声敏感,本振光与光载波即使来自相同的激光器,随着几十公里的光纤传输,发射和接收的激光器相位噪声不相关,相干性下降,将导致传输性能的恶化。因此,为了使得上行传输达到最优,有必要对OLT接收机进行优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性能优化的基于RSOA的无源光网络光线路终端接收机的解调模块,以及使用该解调模块的光线路终端接收机。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RSOA的无源光网络光线路终端接收机解调模块,包括强度解调单元、相位解调单元、数字相干叠加解调单元、判决模块、解调信号输出单元,
所述强度解调单元,用于接收上行信号,根据信号强度对上行信号进行解调并输出;
所述相位解调单元,用于接收上行信号,根据信号相位对上行信号进行解调并输出;
所述数字相干叠加解调单元,用于接收上行信号,对信号进行数字相干叠加解调并输出;
所述判决模块,用于接收强度解调单元、相位解调单元以及数字相干叠加解调单元输出的三路解调信号,并根据每路解调信号的误码率,控制解调信号输出单元选择传输性能最好的一路解调信号作为解调信号输出单元的输出;
所述解调信号输出单元,接收强度解调单元、相位解调单元以及数字相干叠加解调单元输出的三路解调信号,在判决模块控制下选择一路解调信号输出。
另外,提供一种使用了上述解调模块的光线路终端接收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94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等距双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
- 下一篇:太赫兹无线通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