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自动调节枕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59455.4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7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李小牛;端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科创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自动 调节 枕头 | ||
1.一种智能自动调节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包括肩垫(1)、波浪外形的枕芯(2)和控制器(7),枕芯(2)包括颈部区域(3)和头部区域(4),肩垫(1)可拆卸连接在枕芯(2)的颈部区域(3)的端头,枕芯(2)的颈部区域(3)的高度高于头部区域(4)的高度,颈部区域(3)的内部设有空腔(5)和增高部(6),控制器(7)安装在枕头的一侧,增高部(6)安置在空腔(5)内连接控制器(7),枕头还包括采集睡眠者脸部姿态的摄像头和检测枕头上压力大小的圆环式压力传感器,摄像头安装在枕头上方,圆环式压力传感器安置在枕头内部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圆环式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控制摄像头工作,所述圆环式压力传感器包括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的圆环电容单元组和条状电容单元组,所述圆环电容单元组用于测切向力和法向力的大小,所述条状电容单元组用于测量切向力的方向,所述条状电容单元组设置在圆环电容单元组外基板的四角,控制单元连接枕头的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动调节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电容单元组包括两对以上圆环电容单元对,所述圆环电容单元对包括两个圆环电容单元,所述条状电容单元组包括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均包括两个以上相互形成差动的电容单元模块,所述电容单元模块是由两个以上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梳齿状结构,每个圆环电容单元和条状电容单元均包括上极板的驱动电极和下极板的感应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自动调节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圆环电容单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正对且形状相同,所述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宽度相同,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长度大于感应电极长度,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长度两端分别预留左差位δ左和右差位δ右,b0驱=b0感+δ右+δ左,其中b0驱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长度,b0感为条状电容单元的感应电极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自动调节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电容单元组包括n个同心圆环电容单元,其中其中,a平为平行板的长度,r圆为圆环电容单元圆环的宽度,aδ圆相邻两圆环电容单元之间的电极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自动调节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均包括m个条状电容单元,其中,a平为平行板的长度,aδ条为相邻两条状电容单元之间的电极间距,a0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自动调节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圆环电容单元的宽度r圆和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a0相等;条状电容单元电极间距aδ条和圆环电容单元电极间距aδ圆相等,所述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其中,d0为弹性介质厚度,E为弹性介质的杨氏模量,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动调节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2)的颈部区域(3)的高度高于头部区域(4)的高度,颈部区域(3)的内部设有空腔(5)和增高部(6),枕头还包括控制器(7),控制器(7)安装在枕头的一侧,增高部(6)安置在空腔(5)内连接控制器(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自动调节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还包括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和第三连接杆(10),控制器(7)连接第一连接杆(8),第一连接杆(8)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9)活动连接第三连接杆(10),第三连接杆(10)连接增高部(6),控制器(7)通过连接杆控制增高部(6)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自动调节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还包括采集睡眠者脸部姿态的摄像头和检测枕头上压力大小的压力传感器,摄像头安装在枕头上方,压力传感器安置在枕头内部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控制摄像头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动调节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表面设有多个耳部区域(11),耳部区域(11)凹陷设置枕头表面,耳部区域(11)周围形成有一圈翼部(12),枕头的头部区域(4)内设有吸杆,吸杆顶端固定有吸力部件,吸力部件贴合在头部区域(4)内耳部的下方形成耳部区域(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科创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芜湖科创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945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镶银器皿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热敷理疗保健温控水袋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