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社区环境温度实时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59726.6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6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瑜;陈黛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玄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K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社区 环境温度 实时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社区环境温度实时监测系统,属于气密性检测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环境温度的精确监测与管理对于提高环境控制精度、节约能源及促进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系统匮乏,即便是有,往往采用一些生物检测法,布线检测法严重浪费能源,由不同位置的各项参数往往都不均匀和不同的,所以需要采集多个不同点的温度值进行综合评判,目前的大多数温度监测系统都不能有效地覆盖整个社区,难以实现各个参数的统一性。
在全球面临能源紧缺、气候变暖等严重问题的情况下,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转而去寻找和利用清洁能源技术。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热能、振动能、海洋能,以及其他能量如人体动能、生化能等能量。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无线通信网已经逐步发展到能为任何人和物件之间随时、随地通信的物联网,网络的规模极速扩大,但与此同时物联网的总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传感器需要被安放在人迹罕至或者环境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恶劣的环境决定了人们无法使用化学电池为无线传感器节点供电,因为在这些地区更换化学电池往往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正因为这些原因,本发明才想到采用可再生能源(动态能源)为无线通信节点供能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申请号“200920126143.1”的一种便携式微型温差发电器,包括燃料储存罐和至少一组温差发电模块;每组温差发电模块由两块叠合的温差发电模块构成;所述两块温差发电模块相邻侧壁设有催化燃烧热源通道,所述两块温差发电模块相对侧分别设有燃料预热通道;即催化燃烧热源通道位于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所述燃料预热通道位于温差发电模块的冷端;所述催化燃烧通道为蛇形通道,其进气口与燃料预热通道相连通,其出口为废物排放口;燃料预热通道与燃料储存罐相连。它采用催化燃烧为温差发电模块供热,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实现无烟燃烧,安全性高;该温差发电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携带方便,比能量高,可以较长时间工作等特点。用于单兵电源和野外用电尤其方便。
又如申请号为“201310232020.7”的一种微型热电器件、制作方法及包括其的温差发电机。该微型热电器件包括:第一基板,设置有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第一阻挡层,设置在第一电极层上;二氧化硅层,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一阻挡层上;热电元件,设置在二氧化硅层中;图案化的第二阻挡层,设置在二氧化硅层和热电元件上;第二电极层,设置在图案化的第二阻挡层上;以及第二基板,设置在第二电极层上。该发明提供的微型热电器件的结构适于半导体集成工艺技术,解决了目前微米级热电器件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难以实现大规模精密加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社区环境温度实时监测系统。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社区环境温度实时监测系统,包含由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多个无线传感器网络,所述传感器节点包含微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连接的显示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含依次连接的温差电能收集器、电源能量管理电路,所述电能管理电路包含MPPT模块、电能输出接口、升压电路和能量缓冲器,所述能量缓冲器包含储能电容、比较器和稳压器,所述MPPT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能输出接口的输入端、所述电能输出接口的输出端连接升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稳压器的输入端,所述比较器和储能电容连接在升压电路和稳压器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种社区环境温度实时监测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微控制器模块采用AVR系列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一种社区环境温度实时监测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升压电路的芯片型号为BQ25504。
作为本发明一种社区环境温度实时监测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比较器的芯片型号为MIC841N。
作为本发明一种社区环境温度实时监测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稳压器的芯片型号为TPS78001。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高效的能量收集和有效的能量管理实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功能,成为了真正的能量自供给无线传感器系统,同时也顺应了现在我国通信行业绿色无线电的发展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玄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玄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97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