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色织面料吸湿快干整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60295.5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8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史卫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胜特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647 | 分类号: | D06M15/647;D06M101/32;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孟阿妮;郭栋梁 |
地址: | 2266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料 吸湿 快干 整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色织面料功能整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色织面料吸湿快干整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要求不断提高,改善合成纤维及其面料的功能性和复用性,已经成为纺织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由于涤纶织物吸湿性差,穿着闷热,天然纤维又缺乏易洗快干的特点,所以开发具有吸湿快干性能的面料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评价主要包括织物吸汗、导汗、表面蒸发3个过程的综合评价。目前,改善涤纶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方法主要有纤维结构异型化和粗糙化、共混纺丝和复合纺丝、接枝及表面亲水整理等。
经过对现有文献的检索,申请号201310227374.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吸湿快干面料的染整工艺,采用坯布预定型→去油去浆前处理→染色→还原清洗→去微纤整理→吸湿快干整理→定型的工艺流程,严格控制各个工艺流程的处理参数,在染色工艺后不水洗直接进入还原清洗工艺,不但能缩短还原清洗的时间,减少醋酸的用量,还能增强面料的牢度,吸湿快干整理工艺通过选择合适的处理剂,不仅能保持面料的吸湿排汗功能,还能保持疏水快干功能,能够达到面料的吸湿快干的要求。但是该工艺并未公开吸湿快干整理剂的组分,对其吸湿快干效果的评价也并未评价。刘雷艮在2012年发表的“涤纶织物吸湿排汗整理工艺”中介绍了一种使用HipomA-790对涤纶织物进行吸湿排汗整理的工艺,但只披露了亲水整理剂的生产厂家,并未对其结构进行介绍。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色织面料吸湿快干整理工艺,所述整理工艺为:将色织面料在吸湿快干整理剂中进行浸轧烘工艺。
所述吸湿快干整理剂由亲水性有机硅整理剂、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组成。
所述亲水性有机硅整理剂为聚醚氨基改性硅油。
所述抗静电剂为聚酯聚醚类抗静电剂。
所述吸湿快干整理剂的浓度为10-80g/L。
所述吸湿快干整理工艺的轧余率为60%-90%。
所述吸湿快干整理工艺的预烘温度为60-90℃。
所述吸湿快干整理工艺的培烘温度为140-180℃。
所述吸湿快干整理工艺的培烘时间为2-4min。
所述色织面料为涤纶面料,涤棉面料。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吸湿快干整理后的涤纶织物水平芯吸、扩散性提高了260%,导湿量、手感和弹性均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实施例1
将75D涤纶色织面料放入20g/L的吸湿快干整理剂中,整理剂中含有支链型聚醚氨基改性硅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季铵盐聚醚硅油,保持带液率为70%,二浸二轧,然后进行90℃预烘,然后进行160℃培烘3min,得到吸湿快干色织面料。
实施例2
将75D涤纶色织面料放入35g/L的吸湿快干整理剂中,整理剂中含有支链型聚醚氨基改性硅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季铵盐聚醚硅油,保持带液率为60%,二浸二轧,然后进行85℃预烘,然后进行150℃培烘3min,得到吸湿快干色织面料。
实施例3
将75D涤纶色织面料放入40g/L的吸湿快干整理剂中,整理剂中含有支链型聚醚氨基改性硅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季铵盐聚醚硅油,保持带液率为90%,二浸二轧,然后进行80℃预烘,然后进行140℃培烘3min,得到吸湿快干色织面料。
测试方法和技术效果
吸湿性测试采用日本JIS1907-02检测标准。从织物的纵向和横向分别选取5个大小均为300mm×25mm的布片,底端栓有3.0g重的玻璃棒,浸入到K2MnO4溶液中,在该状态下放置10min,测定由于毛细管现象溶液的上升高度,取其纵向和横向高度的平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胜特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胜特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02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