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求救方法及车辆救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61096.6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9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利;党建明;张连成;张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九五智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6 | 分类号: | B60R21/0136;G08B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求救 方法 救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求救方法及车辆救援系统。
背景技术
自从汽车问世以来,给人们的出行和运输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是,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报告指出,每年有120万人死于日常的车辆碰撞事故。这些组织认为,到2020年,全世界公路上每年的死亡人数将达240万。很多汽车碰撞发生之后,由于司机和乘客重伤不能及时报警或拨打急救电话,因而造成人员死亡。
因此,如何提高车辆救援速度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求救方法及车辆救援系统,能够提高车辆救援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求救方法,包括:
碰撞检测模块对车辆进行碰撞检测;
所述碰撞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车辆发生碰撞后,处理模块向定位模块获取所述车辆所处的第一位置点;
所述处理模块间隔预设时间向所述定位模块获取所述车辆所处的第二位置点;
所述处理模块在所述第一位置点与所述第二位置点重合时,通过通信模块向救援中心发出求救消息,所述求救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位置点或者所述第二位置点。
可选的,所述通信模块具有语音通话功能,所述通信模块接收救援中心呼叫,与救援中心语音通信。
可选的,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摄像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将所述摄像模块获取的图像信息传输至救援中心。
可选的,所述碰撞检测模块检测所述车辆震动,根据所述车辆震动确定所述车辆发生碰撞。
可选的,所述碰撞检测模块检测声音变化,根据声音变化确定所述车辆发生碰撞。
可选的,所述碰撞检测模块检测加速度,根据加速度变化确定所述车辆发生碰撞。
可选的,所述碰撞检测模块检测气囊状态,根据气囊状态确定所述车辆发生碰撞。
可选的,所述碰撞检测模块连接所述车辆OBD接口获取行车数据,根据所述行车数据确定所述车辆发生碰撞。
一种车辆救援系统,包括:车载检测器及救援中心,所述车载检测器包括碰撞检测模块、处理模块、定位模块、通信模块;
所述碰撞检测模块对车辆进行碰撞检测;
所述碰撞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车辆发生碰撞后,所述处理模块获取所述车辆所处的第一位置点;
所述处理模块间隔预设时间获取所述车辆所处的第二位置点;
所述处理模块在所述第一位置点与所述第二位置点重合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向救援中心发出求救消息,所述求救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位置点或者所述第二位置点。
可选的,所述碰撞检测模块检测所述车辆震动,根据所述车辆震动确定所述车辆发生碰撞;
和/或
所述碰撞检测模块检测声音变化,根据声音变化确定所述车辆发生碰撞;
和/或
所述碰撞检测模块检测加速度,根据加速度变化确定所述车辆发生碰撞;
和/或
所述碰撞检测模块检测气囊状态,根据气囊状态确定所述车辆发生碰撞;
如/或
所述碰撞检测模块连接所述车辆OBD接口获取行车数据,根据所述行车数据确定所述车辆发生碰撞。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车辆求救方法及车辆救援系统,检测到车辆碰撞后,分两次提取车辆位置点,如果两次位置点重合则自动发出求救,从而提高碰撞判断准确度以及求救速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求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求救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求救方法,包括:
11、碰撞检测模块对车辆进行碰撞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九五智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九五智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10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李箱开启、关闭方法以及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汽车后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