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嵌式互电容触控面板及其布局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1226.6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8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昆倍;许有津;林依萦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张立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嵌式互 电容 面板 及其 布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触控面板(Touch panel)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能够具有良好电性(RC loading)的内嵌式(In-cell)互电容触控面板及其布局。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容式触控面板大致可依照其叠层结构的不同而分为数种不同型式,例如:内嵌式(In-cell)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On-cell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及图2分别为内嵌式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On-Cell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叠层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On-Cell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叠层结构1由下至上依序是:基板10、薄膜晶体管(TFT)元件层11、液晶层12、彩色滤光层13、玻璃层14、触控感应层15、偏光片16、粘合剂17及上覆透镜18。如图2所示,内嵌式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叠层结构2由下至上依序是:基板20、薄膜晶体管(TFT)元件层21、触控感应层22、液晶层23、彩色滤光层24、玻璃层25、偏光片26、粘合剂27及上覆透镜28。
比较图1及图2可知:内嵌式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将触控感应层22设置于液晶层23的下方,亦即设置于液晶显示模块之内;On-Cell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则是将触控感应层15设置于玻璃层14的上方,亦即设置于液晶显示模块之外。相较于传统的单片式玻璃触控面板(One Glass Solution,OGS)及On-Cell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内嵌式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可达成最薄化的触控面板设计,并可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等可携式电子产品上。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内嵌式互电容触控面板及其布局,希望能通过其创新的布局方式降低阻值及寄生电容的影响,以提升内嵌式的互电容触控面板的整体效能。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为一种内嵌式互电容触控面板。于此实施例中,内嵌式互电容触控面板包含多个像素(Pixel)。每个像素的叠层结构包含基板、薄膜晶体管元件层、液晶层、彩色滤光层及玻璃层。薄膜晶体管元件层设置于基板上。薄膜晶体管元件层内整合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源极及汲极同时形成且第二导电层与耦接共同电压的透明导电层相连。液晶层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元件层上方。彩色滤光层设置于液晶层上方。玻璃层设置于彩色滤光层上方。
其中,于内嵌式互电容触控面板的有效区域的上方以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作为传送器电极(Transmitter electrode)与多功能电极(Multi-function electrode)桥接之用;于内嵌式互电容触控面板的有效区域的下方以第二导电层及透明导电层作为传送器电极与多功能电极桥接之用;且搭配至少一驱动IC多于两组传送器电极及多功能电极的接脚设计,至少一驱动IC的数量取决于内嵌式互电容触控面板的尺寸大小,至少一驱动IC位于内嵌式互电容触控面板的有效区域之外。
于一实施例中,通过一通孔(Via)与相同电极耦接的第二导电层的走线于有效区域内以多于两条走线并联的方式布线。
于一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控面板适用于采用横向电场效应显示技术(In-Plane-Switching Liquid Crystal,IPS)、边界电场切换广视角技术(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或高阶超广视角技术(Advanced Hyper-Viewing Angle,AHVA)的显示器。
于一实施例中,彩色滤光层包含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及黑色矩阵光阻(Black Matrix Resist),黑色矩阵光阻具有良好的光遮蔽性。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位于黑色矩阵光阻的下方。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之间彼此耦接或不耦接。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为水平排列、垂直排列或交错(Mesh)排列。
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设置于透明导电层上方,并通过通孔(Via)与透明导电层相连。
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设置于透明导电层下方,并通过通孔与透明导电层相连。
于一实施例中,传送器电极、该多功能电极及一接收器电极(Receiver electrode)的范围分别涵盖不同部分的该多个像素,且该多功能电极设置于该传送器电极与该接收器电极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传送器电极的范围所涵盖的该些像素中的透明导电层彼此相连接、该接收器电极的范围所涵盖的该些像素中的透明导电层彼此相连接且该多功能电极的范围所涵盖的该些像素中的透明导电层彼此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12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