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62675.2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3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彭鹄;张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50224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油气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发动机曲轴箱排放污染物的国家限值要求,目前发动机上均安装了油气分离装置,其主要是将高速油气导入一个空腔,油气遇到温度低的挡板,发生冷凝凝结在挡板上,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油滴沉淀到罩壳底部,由回油管流回油底壳。这种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低,废气阻力大,且挡板焊接工艺复杂,成本高,重量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当前油气分离器分离效率低,阻力大,工艺复杂,成本高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该装置为一种旋风式的油气分离器,可有效地对曲轴箱废气进行分离,有效提高油气分离效率,降低发动机机油消耗,满足曲轴箱污染物的排放要求,同时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高,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发动机上,便于大规模生产应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由安装支座、油气分离器外壳、密封圈、主分离腔、导向筒、油气分离器出气罩、密封圈和油气分离器盖组成,安装支座装配在油气分离器外壳上,可以任意旋转角度,便于不同的安装需求,油气分离器出气罩装配在油气分离器外壳上,油气分离器外壳上设置有油气进口,油气分离器出气罩上设置有油气出口,油气分离器出气罩也可任意旋转角度,使油气进口和油气出口角度可任意调整,可适应不同的安装空间,同时,油气进口、油气出口和安装支座相对位置也可变,可适应不同的安装空间和需求。主分离腔设置在油气分离器外壳内,主分离腔与油气分离器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并通过第一密封圈隔离成两个空腔,1级分离腔和回油腔,主分离腔内部安装有导向筒,主分离腔后部通过第二密封圈连接油气分离器盖,曲轴箱废气从油气分离器外壳上的油气进口进入主分离腔,主分离腔包括1个1级分离腔、2个2级分离腔、1个3级分离腔和1个回油腔,根据离心分离原理,油气通过油气进口进入1级分离腔,油气围绕1级分离腔完成第一次离心分离,之后进入主分离腔中的2个2级分离腔,进行第二次离心分离,二次分离后的油气进入主分离腔中的一个3级分离腔,进行第三次离心分离,经过三次分离后,油滴凝聚在主分离腔壁面上,并在重力作用下通过锥形导油口汇聚到回油腔中,最终由油气分离器外壳底部设置的回油口流回到发动机油底壳,通过3级分离,逐级按照油滴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的顺序进行分离,分离完成后的油气从油气出口排出,并接入发动机进气管路,在发动机气缸内参与燃烧。
所述主分离腔材料使用耐温,耐油的工程塑料制成,成型工艺好,重量轻,有效降低成本,且外观美观,安装便利,通用性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塑料为高分子聚合物,与金属材料相比,具有较强的亲油性,这将大大增强了油气分离的效果,使得油气分离更加彻底。
所述油气进口与主分离腔相切,促使油气产生高速离心运动,较重的油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到圆锥桶壁上,并逐渐冷凝,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到发动机油底壳,经过多级空腔的离心作用,油气混合物可以得到彻底分离。
本发明将曲轴箱废气导入一个结构精密的圆锥空腔中,气流入口与圆锥空腔相切,促使油气产生高速离心运动,较重的油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到圆锥桶壁上,并逐渐冷凝,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到发动机油底壳,经过多级空腔的离心作用,油气混合物可以得到彻底分离。本发明的油气分离器使用耐高温,耐油的工程塑料制成,成型工艺好,重量轻,有效降低成本,且外观美观,安装便利,通用性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塑料为高分子聚合物,与金属材料相比,具有较强的亲油性,这将大大增强油气分离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油气分离效率提高,阻力小,保证了较低的曲轴箱压力,发动机机油消耗降低,结构简单轻便,工艺性好,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的生产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构造图;
图中:1-安装支座、2-油气分离器外壳、3-密封圈、4-主分离腔、5-导向筒、6-油气分离器出气罩、7-密封圈、8-油气分离器盖、9-油气进口、10-油气出口、11-回油口、12-1级分离腔、13-2级分离腔1、14-2级分离腔2、15-3级分离腔、16、回油腔、17-锥形导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26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