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笋壳鱼养殖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463114.4 申请日: 2015-08-01
公开(公告)号: CN106688964A 公开(公告)日: 2017-05-24
发明(设计)人: 牛玉琴 申请(专利权)人: 牛玉琴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10168 辽宁省沈阳***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笋壳鱼 养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笋壳鱼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笋壳鱼的体形略延长,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头扁平、较大,体宽约为体长的1/3.5,嘴角下斜,与眼同宽。眼睛凸出,位于嘴唇上方,上颌两侧为齿带,下颚长于上颚。有一排小尖牙,身上的鳞片呈梳齿状,有四圈黑色斑纹,腹部的颜色较浅,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

笋壳鱼为底栖穴居性鱼类,常栖息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库、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丛中,也常栖息于岸边的沙石缝隙、洞穴及杂物中。游泳能力不强,不能快速和长距离游动。性温驯,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喜藏进泥里。适温范围15-35℃,最适温度25-30℃,10℃以下大量死亡,可适应pH值为5的酸性水体及15‰的咸淡水。在自然界捕捉它比较困难。

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但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斑鳢和鳜鱼等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其食物组成随不同的生长阶段而不同,鱼苗阶段主要以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及底栖水生昆虫幼体和环节动物为食;成鱼主要以水中的各种小鱼、小虾、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幼体为食,也食一些新鲜的动物肉碎屑等。对食物先窥视后吞食,不追逐捕饵。耐饥饿能力很强,一次饱食后可多天不摄食。 在人工培育条件下,1.5cm以上鱼苗可摄食家鱼鱼苗和虾苗。

笋壳鱼的养殖条件适宜,在饵料适口、充足的条件下,由全长 2-2.5cm的鱼苗生长到4-5cm以上的鱼苗约1个月,由全长4-5cm的鱼苗生长到全长12cm以上,体重30-50g的鱼苗约4-5个月,由30-50g的鱼苗生长到400g左右的商品规格约6-8个月。在温度适宜条件下,全程养殖周期约为12-16个月。笋壳鱼在我国长江、珠江流域均可采用塑料大棚越冬养殖,也可充分利用各地养殖甲鱼的温室内水泥池养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科学合理的笋壳鱼养殖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笋壳鱼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育苗:当池塘水温达到20-30℃时,进行育苗,所述鱼苗规格为2-3cm。

步骤2、繁殖藻类:施加化肥硝酸钾10-40ppm,磷酸二氢钾1-5ppm,培养出大量浮游生物。

步骤3、投放鱼苗:每亩放养2-3.5cm长度的笋壳鱼苗4000-6000尾。

步骤4、投放虾苗、鱼苗,供笋壳鱼捕食。

所述池塘的面积为3-5亩,水深1-2m。

全程养殖周期为12-15个月。

所述鱼苗成活率达80%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笋壳鱼养殖方法,该方法对水质严格控制,并规范育苗、养殖的过程,根据笋壳鱼的生活习性和自身特点,进行繁育和饲养,具有较强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笋壳鱼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育苗:当池塘水温达到20-25℃时,进行育苗,所述鱼苗规格为2.5-3cm。这是由于笋壳鱼苗在小水体中喜群聚,因鱼鳞呈倒刺形,容易造成鱼苗头、尾部相互擦伤致病,该规格的鱼苗,鱼鳞嫩软,损伤几率较小。

笋壳鱼有钻泥的习性,为便于养殖期内捕获及保持水质稳定,要先清除塘中淤泥,用强氯精消毒,除去杂鱼类及有害微生物。

步骤2、繁殖藻类:施加化肥硝酸钾30-40ppm,磷酸二氢钾1-2.5ppm,培养出大量浮游生物。

步骤3、投放鱼苗:每亩放养2-2.5cm长度的笋壳鱼苗5000尾。

步骤4、投放虾苗、鱼苗,供笋壳鱼捕食。

当养殖水体中的活体小鱼、虾量不足时,笋壳鱼转向摄食人工饲料,要适时投放冰鲜鱼肉块或人工合成饲料,所述人工合成饲料的蛋白含量不低于38%,投饵料时要设食台,每亩分布6-8个吊篮,距离池底约20cm,以适应笋壳鱼不喜游动的特性。

将经加工后的块状饲料或冰鲜鱼肉块投放在吊篮中,每日下午投喂一次,次日清晨检查清洗吊篮,根据摄食情况,酌情增减饲料量,剩余饵料可倒入池塘中喂养小鱼虾。

所述池塘的面积为4-5亩,水深1-2m。

全程养殖周期为12-15个月。

所述鱼苗成活率达80%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玉琴,未经牛玉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31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