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匹配电力供应信号的关联设备、方法、以及电力供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3226.X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2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M-M.艾恩;M.梅格迪切;D.拉杜;P.钱邦;S.巴查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4/00 | 分类号: | H02J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健 |
地址: | 法国吕埃***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匹配 电力供应 信号 关联 设备 方法 以及 系统 | ||
1.用于适配电力供应信号(S1;S201)的设备(18;218),所述信号能够从电转换器(16;216)接收并传递到负载(14;214),所述适配设备(18;218)包括:
电变压器(30;230),包括适于被电链接至所述负载(14;214)的输出端(42;242)、以及适于被电链接至所述电转换器(16;216)的输入端(40;240),
用于检测所述输出端(42;242)处的短路的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变压器(30;230)具有可变值的变压比(R),并且,适配设备(18;218)还包括用于根据短路的检测而控制所述变压器(30;230)的变压比(R)的控制部件(70;27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检测构件包括用于测量在所述输入端(40;240)接收的初级电流的强度(I1;I201)的部件(36;236)、以及用于将所测量的初级电流的强度(I1;I201)与第一阈值(A1)相比较的部件(64;264),所述检测构件被配置为当所测量的强度(I1;I201)的值高于所述第一阈值(A1)时检测到短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检测构件包括用于测量施加到所述变压器(30;230)的输入端(40;240)的初级电压的部件(38;238)、以及用于将所测量的初级电压与第二阈值(A2)相比较的部件(66;266),所述检测构件被配置为当所测量的初级电流的强度(I1;I201)的值高于所述第一阈值(A1)并且所测量的初级电压的值低于所述第二阈值(A2)时检测到短路。
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其中控制部件(70;270)被配置为在检测到短路的情况下减小所述变压比(R)的值。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件(70;270)被配置为在未检测到短路的情况下将所述变压比R设置在预定义值。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变压器(30)包括初级绕组(44),所述初级绕组(44)包括由第一组线匝(56)形成的第一部分、以及由第二组线匝(58)形成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组(58)远离所述第一组(56),并且
其中,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一切换模块(34),其中,在第一状态中,仅所述第一组(56)电连接至所述变压器(30)的输入端(40)并且所述第一组(56)与所述第二组(58)电隔离,在第二状态中,所述第一组(56)和所述第二组(58)串联连接至所述变压器(30)的输入端(4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件(70)被配置为在检测到短路的情况下命令第一切换模块(34)到其第二状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件(70)被配置为在未检测到短路的情况下命令第一切换模块(34)到其第一状态。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变压器(230)包括次级绕组(246),所述次级绕组(246)包括由第三组线匝(276)形成的第三部分、以及由第四组线匝(278)形成的第四部分,所述第四组(278)远离所述第三组(276),并且
其中,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在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二切换模块(234),其中,在第三状态中,所述第三组(276)和所述第四组(278)串联连接至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242),在第四状态中,仅所述第三组(276)电连接至所述变压器(230)的输出端(242)并且所述第三组(276)与所述第四组(278)电隔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件(270)被配置为在检测到短路的情况下命令第二切换模块(234)到其第四状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件(270)被配置为在未检测到短路的情况下命令第二切换模块(234)到其第三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未经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322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