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3846.3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5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常治和;常亮;司贤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正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27 | 代理人: | 黄伟 |
地址: | 4538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无机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肥中有效成分含量为75~100%,氮磷钾总养分含量为35~47%,有机质含量为20~42%,总腐植酸含量为10~20%,氨基酸含量为1~2%,碳氮比为0.48~1.87。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无机复合肥,将有机质、无机肥、腐殖酸三大有效成分混合在一起,使其复合、络合成为一体,其有效成分含量高,碳氮比配置合理,养分利用率高达65%以上,用量少,效果好,环保低碳效应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在我国已走过了有机肥和化肥(即无机肥)两个主流时期。尽管化肥现阶段仍占据主流地位,但化肥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所带来的品质下降、抗逆性变差、土壤退化、地力衰弱、投入产出比下降等问题,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目前将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是肥料发展的趋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业部和科教技术界多年来一直大力倡导的,本应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迅速发展成为第三代主流肥料。可事实并非如此,其主要原因是现有技术生产的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存在着严重缺陷,其表现是:无效成分(即辅料)所占比例大,对作物生长发育起作用的有效成分如氮磷钾、有机质、腐植酸含量太低;氮磷钾含量为20~30%,有机质15~20%,不含腐植酸或含量很低,而且有机质的有效性差,施用效果不理想,还需要搭配高含量的无机肥料;氮磷钾含量低,要获得高产量必须增加施肥量,人工、运输、生产能耗成本随之增加;有效成分含量低,效果不理想,成本高,费工费时。这就是现有的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的现状,也是该类肥料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
有机、无机属性相反的两种物料复合在一起结合成粒的难度远比单一属性的物料复合在一起结合成粒的难度要大,而且随着氮磷钾、有机质、腐植酸含量的增大其难度也增大,这是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效成分含量长期处于较低状况的主要原因。
有机物的精华是有机质,有机质的精华是腐殖质,腐殖质的精华是腐植酸,腐植酸是最有效的有机质,是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珍贵资源,也是我国存量最大的有机质矿藏资源,更是生产有机无机复合肥的绝好原料。然而,由于腐植酸是一种散性物料,成粒困难,只有在与其它物料如尿素等发生络合反应时产生胶合粘性,利于成粒,而腐酸络合反应速度与温度成正相关,因此,腐植酸的络合反应通常都是在高温反应釜、熔融槽中进行。现有专利技术中的腐植酸络合肥料生产工艺中的络合过程都是在特殊设备中独立完成的,能耗高,设备造价高,生产工艺流程复杂,限制了腐植酸在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生产中的使用,这也是有机无机复合肥料中一般不含腐植酸或含量很低的主要原因。
现有技术中,更多关注的是有机无机复合肥料中的新型物料、稀有物料和粘合剂的选择、配制,而忽视了有效成分的含量,才造成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氮磷钾含量、有机质含量、腐植酸含量、水溶活性小分子腐植酸含量都比较高的完全能担当起第三代主流肥料的有机无机复合肥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无机复合肥将有机质、无机肥、腐殖酸三大有效成分混合在一起,使其复合、络合成为一体,所述复合肥有效成分含量高,碳氮比配置合理,养分利用率高达65%以上,用量少,效果好,环保低碳效应突出。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肥,所述复合肥中有效成分含量为75~100%,氮磷钾总养分含量为35~47%,有机质含量为20~42%,总腐植酸含量为10~20%,氨基酸含量为1~2%,碳氮比为0.48~1.87。
优选的,水溶性小分子腐植酸含量为5~7%,锌含量为0.15~0.5%,硼含量为0.11~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正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金正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38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