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金属基体表面制备减摩耐磨涂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4721.2 | 申请日: | 2015-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2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争显;王培;黄春良;王少鹏;叶源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3C24/10 | 分类号: | C23C24/10;C23C18/36;C23C4/134;B05D7/14;B05D7/2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1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基体 表面 制备 耐磨 涂层 方法 | ||
1.一种在金属基体表面制备减摩耐磨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耐磨粉末与金属粉末按质量比1:(5~10)混合均匀,得到熔覆粉末,所述耐磨粉末为碳化钨粉末、碳化钛粉末、立方氮化硼粉末或金刚石粉末,所述金属粉末为铁粉、钴粉、镍粉或钛粉;
步骤二、采用同步送粉的方式,按照预设的网格状扫描轨迹,在气压为0.01MPa~1MPa的氩气保护气氛下,将步骤一中所述熔覆粉末在金属基体(3)表面进行激光熔覆,形成多条横纵交叉的熔覆带(1),多条横纵交叉的熔覆带(1)构成呈网格状结构的熔覆骨架;所述激光熔覆的激光功率为100W~10KW,光斑直径为0.1mm~6mm,送粉率为1g/min~40g/min,扫描速度为20mm/s~30mm/s;
步骤三、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涂覆工艺或化学复合镀工艺向步骤二中具有熔覆骨架的金属基体(3)表面填充润滑相(2),打磨抛光后在金属基体(3)表面得到减摩耐磨涂层;
所述涂覆工艺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1.将润滑剂粉末和环氧树脂在温度为90℃~110℃的条件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涂覆胶体;所述润滑剂粉末和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5~8),所述润滑剂粉末为六方氮化硼粉末或二硫化钼粉末,所述固化剂为2-乙基-4-甲基咪唑;
步骤2.将步骤1中所述涂覆胶体均匀涂覆于具有熔覆骨架的金属基体(3)表面,固化后得到润滑相(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金属基体表面制备减摩耐磨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熔覆带(1)的宽度为0.5mm~6mm,所述熔覆带(1)的高度为50μm~1200μ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在金属基体表面制备减摩耐磨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相邻两条熔覆带(1)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熔覆带(1)宽度的1~5倍。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在金属基体表面制备减摩耐磨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润滑相(2)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熔覆带(1)的高度。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金属基体表面制备减摩耐磨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喷涂工艺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1.将润滑剂粉末和喷涂粉末按质量比1:(5~10)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末,所述润滑剂粉末为六方氮化硼粉末或石墨粉末,所述喷涂粉末为镍粉或铁粉;
步骤2.采用等离子喷涂设备将步骤1中所述混合粉末喷涂于具有熔覆骨架的金属基体(3)表面,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润滑相(2),所述等离子喷涂设备的工作电流为600A~800A,工作电压为25V~35V,氩气流量为0.5L/s~1L/s,氢气流量为0.5L/s~1L/s,载气流量为0.1L/s~0.2L/s,送粉率为3g/min~5g/min,喷涂距离为90mm~110mm,喷枪移动速度为350mm/s~450mm/s。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金属基体表面制备减摩耐磨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复合镀工艺的具体过程为:将表面具有熔覆骨架的金属基体(3)置于渡液中进行化学复合镀处理,在金属基体(3)表面形成润滑相(2);所述渡液中的组分为:硫酸镍25g/L~35g/L,次亚磷酸钠25g/L~35g/L,柠檬酸钠15g/L~25g/L,纳米氟化钙210g/L~220g/L,十二烷基硫酸钠0.5g/L~1g/L,所述渡液的pH值为4~5,渡液的温度为80℃~90℃,化学复合镀处理的时间为30min~60min。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金属基体表面制备减摩耐磨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激光熔覆的激光功率为1000W~5000KW,光斑直径为0.5mm~2mm,送粉率为5g/min~20g/min,扫描速度为20mm/s~25mm/s。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在金属基体表面制备减摩耐磨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熔覆的激光功率为3000W,光斑直径为1mm,送粉率为15g/min,扫描速度为20m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未经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47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