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4830.4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3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代帅;张健;张荣俭;韩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核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4B2/8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吴小丽 |
地址: | 20023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结构 模块 变形 混凝土 浇筑 方法 | ||
1.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结构模块的横纵向墙体连接处设有竖向钢隔板,竖向钢隔板上设有导流孔,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第一步:根据结构模块形状及内部构造,以结构模块内竖向钢隔板为划分界线,划分墙体浇筑单元;
第二步:对竖向钢隔板上的导流孔进行封堵,将竖向钢隔板构成的封闭空间作为单独的节点浇筑单元;
第三步:在每个浇筑单元上选择下料口;
第四步:对结构模块分层,确定每层混凝土浇筑高度;
第五步:在每个下料口布设泵管,依次将第一层的墙体浇筑单元浇筑完,再依次将第一层的节点浇筑单元浇筑完成,第一层浇筑的总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第六步:第一层浇筑完成后,再按照第一层的浇筑顺序,重复浇筑第二层、第三层……,直至浇筑到顶标高;后一层混凝土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开始浇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导流孔封堵方法为可拆卸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下料口应避开门洞、管道、埋件,并确保在门洞区域浇筑时,下料口只布置在单侧,严禁两侧下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确定每层混凝土浇筑高度应考虑的因素有:未初凝自密实混凝土高度的限制条件、泵管长度、自密实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在浇筑后一道浇筑单元的同时可对前一道浇筑单元的下料管进行拆除,实现多点同步作业。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在浇筑节点浇筑单元时,先将节点浇筑单元的竖向钢隔板上的导流孔封堵结构拆除,再进行浇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第一层浇筑的前三次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进行混凝土实测初凝时间与理论初凝时间的对比,确保二者偏差在1h之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为测试混凝土初凝时间,现场实际浇筑时用32mm钢筋对已浇筑完成混凝土进行试插,钢筋插入混凝土深度应不超过1.5m,也不小于0.5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结构模块变形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泵管或布料机浇筑时,需要在结构模块顶部进行关联性试验,以确保经过泵送后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仍能满足要求,坍落度满足610±50mm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核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国核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483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