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音频设备、终端设备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5052.0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0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朱顺吉;魏璀璨;刘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02 | 分类号: | H04R3/02;H04R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音频设备 终端设备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音频设备、终端设备及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Type‑C公头、第一扬声器和第一降噪麦克风;所述Type‑C公头通过第一噪声信号输出引脚耦合至所述第一降噪麦克风,以及通过第一音频信号输入引脚耦合至所述第一扬声器;在Type‑C公头插入目标设备的Type‑C母头并电连接的情况下,音频设备通过第一噪声信号输出引脚将第一降噪麦克风采集的第一噪声信号输出给目标设备,以及通过第一音频信号输入引脚接收由目标设备根据第一噪声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后得到的第一音频信号,并将第一音频信号传输给第一扬声器。本发明实施例简化了降噪音频设备的结构,降低了成本,实现方案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频设备、终端设备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降低噪音通常采用的三种降噪措施为:在声源处降噪、在传播过程中降噪以及在人耳处降噪,其中仅在音源处降噪为主动方式,它的原理是:所有的声音都由一定的频谱组成,如果找到一种声音,其频谱与所要消除的噪声完全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相差180°),就可以将这噪声完全抵消掉,该原理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得到那抵消噪声的声音,实际采用的办法是:从噪声源本身着手,设法通过电子线路将原噪声的相位倒过来,比如主动降噪(Active Noise Canceling,ANC)耳机。
现有的ANC耳机,除了与普通耳机一样的放音喇叭(如手机用耳机上还有一颗通话/录音用的麦克风)之外,另外新增了左右两个降噪麦克风,因而也新增了两路信号线路;而现有的耳机接口上的信号引脚已经用完,无法在保证耳机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将噪声信号送给整机,因而需要在耳机侧进行噪声信号的处理,例如将降噪用控制芯片(如数字信号处理模块,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内置于耳机中;同时,还需要考虑控制(计算)芯片的供电问题,比如内置电池、充电芯片及充电接口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有的采用耳机接口、USB接口(用于充电或DSP通讯)双接口方式;也有的采用耳机接口一个接口,将充电信号与原耳麦信号做复用,耳机侧还是需要内置电池、充电芯片及充电接口,且整机侧需要增加开关、比较器、模数转换器等;
上述耳机降噪方案中,均是在耳机侧将采集的噪声信号反相实现降噪,这样耳机侧需要设置控制芯片、内置电池、充电芯片及充电接口等,成本高且实现方案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频设备、终端设备及电子设备,简化了降噪音频设备的结构,降低了成本,实现方案简单。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音频设备,包括:
C类型Type-C公头、第一扬声器和第一降噪麦克风;
所述Type-C公头通过第一噪声信号输出引脚耦合至所述第一降噪麦克风,以及通过第一音频信号输入引脚耦合至所述第一扬声器;
所述第一降噪麦克风用于采集环境噪声,以得到第一噪声信号;
在所述Type-C公头插入目标设备的Type-C母头并与所述Type-C母头电连接的情况下,所述音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噪声信号输出引脚将所述第一噪声信号输出给所述目标设备,以及,通过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输入引脚接收,由所述目标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噪声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后得到的,第一音频信号,并将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扬声器;
其中,所述第一噪声信号输出引脚为所述Type-C公头上引脚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引脚;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输入引脚为所述引脚集合中除所述噪声信号输出引脚之外的至少一个引脚;所述引脚集合包括根据Type-C接口协议规定的D1+引脚、D2+引脚、D1-引脚、D2-引脚、VBUS引脚、RX1+引脚、RX1-引脚、RX2+引脚、RX2-引脚、TX1+引脚、TX1-引脚、TX2+引脚、TX2-引脚中的至少一个。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50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北斗长报文通信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打包带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