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轮机回热系统中外置蒸汽冷却器连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5444.7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0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魏熙臣;梁世博;云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熙臣 |
主分类号: | F22D1/32 | 分类号: | F22D1/3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王大为 |
地址: | 154600 黑龙江省七台***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轮机 系统 外置 蒸汽 冷却器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力发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回热系统中外置蒸汽冷却器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火力发电厂的回热系统中,由于普遍采用再热加回热循环方式,蒸汽再热后汽轮机的前几级抽汽过热度较高,对过热度较高的抽汽,通常配置蒸汽冷却器以提高热力系统效率。
针对200MW以下汽轮发电机组对过热度较高的抽汽一般配置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用给水吸收抽汽的过热热,减少更高级抽汽的抽汽量或提高给水温度,同时配置外置式疏水冷却器提高热力系统效率,其中抽汽侧(又称放热侧)回热加热器1,蒸汽冷却器2,疏水冷却器3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给水侧(又称吸热侧)常用的接入系统方式有并连(如图2)和串连(如图3)两种方式。
并连方式如图2所示:是在经再热后的回热加热器3的抽汽系统中加入蒸汽冷却器4,在加热器2和3之间的给水系统中引出部分给水,在蒸汽冷却器4中加热后送到加热器1后的给水中。
串连方式如图3所示:给水在经过给水加热器3、2、1后,全部经由装在加热器3抽汽系统上的蒸汽冷却器4供给锅炉,用加热器3的抽汽提高给水温度。
图2和图3为外置式蒸汽冷却器连接的两个基本方式,实际应用中以此两种方式为基础可有多种组合方式。
针对300MW以上大型汽轮发电机组,通常在过热度较高的抽汽回热加热器内设置蒸汽冷却段,利用蒸汽的过热热提高加热器出口水温;同时为有效利用疏水热量,在加热器内还配置疏水冷却段,利用给水降低加热器疏水温度提高热力系统效率。如图4所示,相对于图1就是把蒸汽冷却器和疏水冷却器组合到回热加热器中,从而简化系统和设备。加热加由蒸汽凝结段1.蒸汽冷却段2和疏水冷却段3组成。
中国专利号为201310077630.4(公开日为2013年5月22日)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发电厂回热系统中的外置蒸汽冷却器系统及回热系统,该专利提出了用加热器疏水吸收低级抽汽过热热再反之回到本级的方案,使得蒸汽冷却器水侧及管系压力可大幅度降低,从而降低系统造价,如图5所示。
上述几种系统(图2、3、5)均能利用抽汽的过热度提高回热系统效率。
图2、3所示的方式,外置蒸汽冷却器均采用高压给水来吸收抽汽的过热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电机组的给水压力很高,常用的亚临界机组压力在20MPa左右,而目前正在大力的发展的超超临界机组给水压力达40MPa左右。过高的压力导致管道、管件及附属部件(如支吊架、基础、阀门执行器等)结构旁大复杂,造价高昂,投入产出比低,这也是现在300MW、600MW机组普遍采内置式蒸汽冷却器的主要原因。
而内置式蒸汽冷却器存在着蒸汽过热度只能利用在本级,抽汽过热度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这也是现在专业领域探讨在超超临界机组上配置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的主要原因。
图5所示的专利《一种发电厂回热系统中的外置蒸汽冷却器系统及回热系统》,利用高级加热器疏水来吸收低收低级加热器抽汽的过热热,比采用给水吸收过热热的方式大幅度的降低了吸热工质的压力,解决了吸热工质压力太高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图5所示系统虽然解决了吸热工质压力太高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但由于其采用高级加热器疏水吸收低级加热器抽汽过热热后回到本级的方式,疏水和蒸发后的蒸汽压力相同,要实现循环只能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将蒸汽冷却器布置在给水加热器下部,利用疏水与蒸汽的比重差实现自然循环,这种方式布置上会受空间的限制,尤其是在对现有机组改造时受限会更严重;第二种就是在疏水管路上加泵进行强制循环,这样要增加转动机械,使系统复杂,造价增加。由于上述原因该专利技术尚未见有工程应用此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各加热器汽侧之间的压力差,用高级加热器的疏水,通过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将低压高温抽汽过热热送到高级加热器中的系统,解决现有外置蒸汽冷却器采用给水吸热带来的蒸汽冷却器吸热侧及相关系统设备压力过高的问题;同时解决专利201310077630.4中外置蒸汽冷却器由于加热器疏水与本级抽汽压力相同,蒸汽冷却器的布置方式受限或需要加装循环泵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熙臣,未经魏熙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54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