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遗尿症状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65523.8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6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潘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景山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K9/20;A61P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5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遗尿 症状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产品涉及一种可以改善和治疗遗尿症状的中药,具体涉及一种中药药物成分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主要表现为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约占70%~80%;继发性遗尿主要表现为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等疾患者,约占20-30%。
遗尿症危害主要表现:儿童期长期遗尿症,容易导致儿童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易感冒发烧,易患各种传染病,直接身体健康;从心理方面,长期遗尿会导致人心理羞愧、自卑·、胆小、焦虑,久之会造成人心理障碍,缺少自信心,引起人格不良发展,导致性格内向、孤僻,严重影响个人社会交际能力及自身发展;此外,还会影响智力发育、身高成长,对第二性状发展也有较大危害,容易导致少精、早泄、月经不调、排卵障碍,甚至不孕不育等严重情况。
本产品主要采用天然药物成分,无任何化学性成分添加,保证了药物成分的健康、无副作用以及良好疗效;且本产品药物原料以及辅助原料丰富,纯天然无害,制备工艺简单,便于操作,极大的方便广大患者,降低治疗费用。本产品主要针对遗尿症患者,坚持服用可有效改善和治愈遗尿症状,对年龄较大患者羞于医院治疗方面,可通过在家中进行自我配制治疗,方便患者治疗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副作用小、制备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的中药,能够有效改善和治疗5岁以上人群遗尿症症状。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以改善和治疗遗尿症状的中药,其由以下重要药物成分及药物重量组成:
人参—50g白术—80g
山茱萸—80g黄芪—80g
白芍—60g山药—200g
酸枣仁—100g甘草—30g
益智仁—100g升麻—40g
肉桂—30g
其中,人参—性甘、微苦、微温、入脾、肺经;可大补元气,补肺益气,益阴生津;有强心、抗疲劳的作用。
其中,白术—性甘、苦、温。入脾、胃经;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健脾燥湿;有利尿作用、降血糖作用。
其中,山茱萸—性酸、涩、微温,入肝、肾经;固肾涩精,敛汗固脱;有利尿和降压作用。
其中,黄芪—性甘、微温。入脾、肺经;补脾益气,固表止汗,益气升阳,利水退肿,托疮排脓;有强心作用,有类性激素的作用。
其中,白芍—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其中,山药—性甘、平、入脾、肺、肾经;补益脾胃,益肺滋肾;糖尿病有一定疗效。
其中,酸枣仁—性甘、酸、平。入肝、胆、心、脾经;养心安神,益阴敛汗;本产品有镇静催眠作用。
其中,甘草—性甘、平、微温。入脾、肺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药性,缓急止痛。
其中,益智仁—性辛、温。入脾、肾经;肾固精,缩小便,温脾止泻。
其中,升麻—性甘、辛、微寒。入肺、脾、胃经;表透疹,升举阳气,解毒。
其中,肉桂—性辛、甘、大热。入肝、肾、脾经;肾壮阳,温中祛寒,温经止痛。
一种可以改善和治疗遗尿症状的中药,其主要特征:在于由以下工艺步骤制
成:
a.将人参、白术、山茱萸等11种中药按照重量比例称取配制,用药碾碾碎成粉末状;
b.将碾磨后的药物,用药用筛网过滤,药物细粉放置容器中均匀混合,以备用;
c.向药物中加入适量天然优质蜂蜜,使蜂蜜与药物细粉充分混合,药物在蜂蜜中分布均匀为宜;
d.将蜂蜜制成丸状,每粒约在5g左右;药丸放置通风良好,光照度适宜处,进行通风晒干,制成成品药丸,以备服用;
e.成品药丸放置于密封干燥处保存。
使用说明:本产品主要针对5岁以上遗尿症患者;5-10岁服用量为每日2次,每次2粒为宜;10岁以上服用量为每日2次,每次2-4粒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景山,未经潘景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55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