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障列车用风的供风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6387.4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3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闫宏伟;王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B60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王卫忠;袁礼君 |
地址: | 037038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障 列车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障列车用风的供风方法和装置,该方法不改变原有列车供风功能,通过设置一个调压阀作为中继阀的先导压力,通过对调压阀先导压力的控制,来实现中继阀空气流量速率的放大的效果,从而可以使机车的供风系统具有了装用中继阀后,供风流量大、充风速率快、输出压力稳定、故障率低等优点,大大提高了供风系统的转化效率,且与现有国内机车制动系统空气管路能够通用,根据不同车型的具体要求,本发明的保障列车用风的供风方法,结构的外形和尺寸可为多种多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障列车用风的供风方法和装置,特别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适用于各类列车的新型保障列车用风的供风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铁路运输发展,满足快速客车风动门、充气弹簧、集便器等各种辅助供风设备的用风要求,传统的列车的供风方法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辅助用风设备用风量的需求,尤其是以往的供风设备,空气质量差,减压阀故障率高,漏风严重,充风慢,输出风压不稳,导致机车风压与列车尾部风压偏差大于50kpa,不能满足列车尾部供风压力600kpa的要求,并且因供风不良导致的机破、空气弹簧减震性能变差等各类故障时有发生,因此很有必要对原供风系统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列车原有供风能力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保障列车用风的供风方法和装置,满足列车辅助设备用风需求,还要使其功能优良,使用维护方便。
本发明的一种保障列车用风的供风方法和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特点和优点是:
1、提高了列车供风的输出效率,且充风速度快、输出压力稳定;
2、高度集成化设计,便于维护保养。
3、性能稳定,效果明显,故障率低,安全可靠,对恶劣工况有很强的适应性。
4、很大程度提高了列车空气风源质量,间接提升了制动系统部件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设计了一种保障列车用风的供风方法,不改变原有列车供风功能,步骤一通过设置一个调压阀作为中继阀的先导压力,步骤二通过对调压阀先导压力的控制,来实现中继阀空气流量速率的放大的效果,从而可以使机车的供风系统具有了装用中继阀后,供风流量大、充风速率快、输出压力稳定、故障率低等优点,大大提高了供风系统的转化效率,且与现有国内机车制动系统空气管路能够通用,根据不同车型的具体要求,结构的外形和尺寸可为多种多样。
如上所述的一种保障列车用风的供风方法,还包括,压缩机出风口与干燥器进风口处增设有油过滤器,水过滤器等空气净化装置,提高了风源空气系统质量。
如上所述的一种保障列车用风的供风方法,还包括每节车辆中新增加一个60L的辅助风缸,可以在不增加机车风源系统负担的情况下,同时满足整列车辅助用设备风量大,充风快的需求。
如上所述的一种保障列车用风的供风方法,所述实现中继阀空气流量速率的放大的效果,主要表现为,通过水过滤器用来进一步提高风源系统出风口的空气质量,所述前总风缸出风口与各支路用风设备之间,通过前总风缸出风口后不直接使用调压阀来调整空气压力值,而是选用中继阀作为出风口,同时设置一个调压阀作为中继阀的先导压力,通过对调压阀先导压力的控制,来实现中继阀空气流量速率的放大的效果。
本发明同时涉及一种保障列车用风的供风装置,所述装置主要包括包含压缩机,与压缩机的出口依次相连接有软管,高压安全阀11bar,油过滤器,水过滤器,单向阀,干燥器,高压安全阀9.5bar,前总风缸,前总风缸截断塞门,逆流止回阀,后总风缸,机车制动机,总风旁通塞门,双管供风塞门,调压阀,中继阀,止回阀,压力表,侧门,集便器,空气弹簧和车下水箱。
如上所述的一种保障列车用风的供风装置,所述压缩机出风口与干燥器进风口处依次连接有油过滤器。如上所述一种铁路机车列车管控制装置,该装置无需单独设置后备制动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63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