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67993.8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2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君;胡细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34 | 分类号: | A01N47/34;A01N51/00;A01N47/40;A01P7/04;A01P5/00;A01P7/02;A01N43/40;A01N43/9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 11469 | 代理人: | 刘守宪;赵文成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杀虫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特别是指一种有效成分含有氟啶脲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害虫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化学杀虫剂的持续和大量的使用,害虫抗药性问题不断突出。而且容易产生抗药性的害虫通常是繁殖量大、世代重叠明显的害虫。如飞虱、蚜虫、红蜘蛛、小菜蛾等。
小麦蚜虫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第一大害虫,因其发生量大,不易杀灭,易产生抗性等特点,普通常用的杀虫剂已不能再有效防治小麦蚜虫。
水稻褐飞虱是水稻“两迁”害虫之一。长期以来,对于褐飞虱的防治都是采取综合治理的策略,但由于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方法的滞后性,化学防治以其见效快、施用方便等优点一直作为防治褐飞虱的主要措施,并仍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继续使用。随着化学药剂的大量持续使用,我国褐飞虱不同地理种群对许多杀虫剂都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氟啶脲作为一种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具有抗蜕皮激素的生物活性,能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化率,抑制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在几丁质中结合,能影响卵的呼吸代谢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DNA和蛋白质代谢,使卵内幼虫缺乏几丁质而不能孵化或孵化后随即死亡;在幼虫期施用,使害虫新表皮形成受阻,延缓发育,或缺乏硬度,不能正常蜕皮而导致死亡或成畸形蛹死亡。氟啶脲主要防治鳞翅目、同翅目类抗性害虫。其用在田间防治害虫具有高效、低毒以及持效期较长等优点。但是,存在速效性差、药价成本较高的缺点。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不同于其它杀虫剂,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控制昆虫神经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酯酶受体,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从而导致害虫出现麻痹进而死亡。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特殊作用机制,可用于防治那些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合成菊酯类杀虫剂有抗性的害虫。
吡虫啉(imidacloprid)由拜耳和日本特殊农药制造公司1984年联合开发的第一个烟碱类杀虫剂。不仅具有优良的内吸性、高效、杀虫谱广、持效期长、对哺乳动物毒性低等特点。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根部内吸活性、胃毒和触杀作用,对同翅目效果明显,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也有效,但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适宜的作物为禾谷类作物、马铃薯、甜菜、柑橘、烟草、番茄、落叶果树、蔬菜和棉花等。已有烟粉虱、马铃薯甲虫、小菜蛾、稻飞虱、豆荚盲蝽、桃蚜、棉蚜、麦长管蚜、阿根廷粉虱、家蝇、德国小蠊、黑腹果蝇等13种害虫对吡虫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粉虱和稻飞虱的抗性尤为突出。
烯啶虫胺(nitenpyram)由日本武田公司1989年开发。具有低毒、高效、残效期长和卓越的内吸、渗透作用等特点。对各种蚜虫、粉虱、水稻叶蝉和蓟马有优异防效,对用传统杀虫剂防治产生抗药性的害虫也有良好的活性,可有效防治多种刺吸口器害虫。与某些害虫已产生抗药性的农药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沙蚕毒类农药混配后具有增效和杀虫杀螨效果。适宜的作物为水稻、蔬菜、果树和茶叶等,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噻虫啉(thiacloprid)由拜耳公司1997年开发。具有广谱、内吸性、用量少、速效好、活性高、持效期长等特点。对刺吸口器害虫有优异的防效,主要用于防治梨果、棉花和马铃薯等多种果树和蔬菜上的多种害虫如西圆尾蚜属,并对苹果上的苹实叶蜂、苹果蚜和苹果绵蚜有特效。对各种甲虫、马铃薯甲虫、稻象甲、和鳞翅目害虫如苹果树上的潜叶蛾和苹果蠹蛾也有效。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以进行种子处理。
哌虫啶为新型高效、广谱、低毒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方式独特,作用于昆虫神经传导的轴突触受体,阻断神经传导,表现为强烈的取食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作用,可被作物迅速吸收,对稻飞虱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氯噻啉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强内吸性。氯噻啉活性是一般新烟碱类杀虫剂(如:啶虫咪、吡虫啉)活性的20倍。氯噻啉不受温度高地限制,克服了啶虫脒、吡虫啉等产品在温度较低时防效差的缺点。因为氯噻啉为新型单剂农药品种,目前在国内没有大范围使用,害虫对其没有抗药性。氯噻啉毒性低,符合无公害农业生产要求,杀虫谱广,可用在多种作物上除防治水稻叶蝉、飞虱、蓟马外,还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也有效,尤其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毒力很高,其它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咪、吡虫啉)无法比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79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