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列薄壁角接触球轴承装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70016.3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0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小丛;张亚珍;李文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振本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43/04 | 分类号: | F16C43/04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帅玲 |
地址: | 441004 湖北省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接触 球轴承 装配 装置 | ||
一种双列薄壁角接触球轴承装配装置,用于精密机械加工领域。装配装置一的台阶底座一孔内装有弹簧一,轴承内圈装在台阶一上;带有直、锥形台阶的上定位座一底面支承在弹簧一上,上定位座一内圆与内圈外圆贴合,锥形台阶与直台阶结合面与内圈滚道一中心高度一致;装配装置二的台阶底座二的孔内装有弹簧二,过渡盘底面支承在弹簧二上,过渡盘端面带有四个销孔,将外圈一与钢球一、内圈合套后的部分翻转固定在台阶二与过渡盘之间,内圈置于台阶二处,外圈一置于过渡盘内台阶三处;过渡盘与带有台阶四的上定位座二之间用销子连接,台阶四的底面与内圈的滚道二中心高度一致。本发明可方便、快捷装配轴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及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双列薄壁角接触球轴承装配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双列薄壁角接触球轴承是一种军车输送炮弹用轴承。可承受较大的以径向负荷为主的径、轴向双向联合负荷和力距负荷,极限转速较高,主要用于限制轴或外壳径、轴向位移。
双列薄壁角接触球轴承传统的装配合套方法是将分选好的轴承外圈经加热膨胀后迅速与分选好的内圈、保持器组件配套填球合套。传统方法的缺陷在于填球过程所耗费的时间较长,使得加热后的外圈迅速冷却,不能有效利用胀量进行合套,由此造成滚道与钢球表面破坏,直接影响到双列薄壁角接触球轴承成品振动值和手感质量,使得严格按工艺标准加工的轴承,仅仅因为装配工艺方法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
双列薄壁角接触球轴承最佳热合状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1)锁口尺寸;2)径向游隙大小;3)外圈加热后胀量大小及有效利用程度。在径向游隙与胀量各大于两倍锁口尺寸时,为热合最佳状态,此时合套过程在内圈组合件自行进入或轻轻按入外圈的情况下完成,不会造成滚道和钢球表面碰伤,可保证产品的振动值和手感达到标准要求。但要获得此最佳状态,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能是通过快速热合。
双列薄壁角接触球轴承包含两外圈和一个内圈以及钢球和保持器,装钢球时,首先将钢球用油脂粘住、排满,再将外圈加热,将钢球装入内圈和外圈即可。但装配过程中会出现个别钢球脱落、过盈量达不到要求等现象,导致装配不合格, 装配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列薄壁角接触球轴承装配装置,以提高双列薄壁角接触球轴承的装配精度、合格率及效率,进而提高设备精度及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用于实现双列薄壁角接触球轴承装配的装配装置一及装配装置二;
所述装配装置一的台阶底座一上沿圆周分布有若干个孔,孔内装有弹簧一,轴承内圈装在台阶底座一的台阶一上,由台阶一定位;上定位座一的底面支承在弹簧一上,上定位座一的内圆与内圈的外圆贴合,上定位座一带有直台阶和锥形台阶,锥形台阶与直台阶的结合面与内圈的装钢球一的滚道一的中心高度一致;将钢球一排满内圈的滚道一与锥形台阶之间,将加热后的外圈一沿上定位座一的直台阶扣入向下压,装入外圈一,使外圈一的底面与内圈的滚道一的中心高度一致,将外圈一与钢球一、内圈合套;
所述装配装置二的台阶底座二上沿圆周分布若干个孔,孔内装有弹簧二,过渡盘的底面支承在弹簧二上,过渡盘端面带有四个销孔,将上述外圈一与钢球一、内圈合套后的部分翻转固定在台阶底座二的台阶二与过渡盘之间,内圈置于台阶底座二的台阶二处,外圈一置于过渡盘内的台阶三处;过渡盘与上定位座二之间用销子连接,上定位座二带有台阶四,台阶四的底面与内圈的装钢球二的滚道二的中心高度一致;将钢球二排满内圈的滚道二与上定位座二之间,使加热后的外圈二沿过渡盘内的台阶四扣入向下压,外圈二与钢球二、内圈合套,将销子拨出,分开上定位座二,完成整套轴承装配。
所述上定位座二由可分离两部分组成,包括第一上定位座二、第二上定位座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振本传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襄阳振本传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00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