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反式蓝相液晶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70320.8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13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唐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张少辉;刘华联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式 液晶面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反式蓝相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蓝相液晶。其中,上基板朝向蓝相液晶的一面设置有具有多个第一凸起的第一电极基层,下基板朝向蓝相液晶的一面设置有具有多个第二凸起的第二电极基层,各个第一凸起均延伸至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之间,各个第二凸起均延伸至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之间。本发明实现了液晶显示器中反射区与透射区电光特性的一致性,同时降低了蓝相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透反式蓝相液晶面板。
背景技术
在透反式蓝相液晶显示器中,由于透反式蓝相液晶显示器的透射区采用背光源发光模式,因此光线仅需穿过液晶层一次,而透反式蓝相液晶显示器的反射区采用周围环境的光作为光源,因此光线需要穿过液晶层两次,这种状况使得光线在通过反射区时的相位延迟为透射区的2倍,造成了透射区和反射区难以同时获得相同的透射和反射电光特性。
为了实现透射区和反射区的相位延迟相等,同时获得匹配度非常好的电光特性曲线,在该领域中提出了双盒厚透反式蓝相液晶显示器,即透射区的液晶盒厚为反射区的液晶盒厚的2倍,该设计使得光线在通过反射区时的相位延迟与透射区的相位延迟相等,从而达到在透射区和反射区同时获得相同的透射和反射电光特性的目的。然而,由于双盒厚透反式蓝相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工序复杂,因此,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液晶盒厚误差很容易造成透射区与反射区的光电特性曲线和响应时间不一致。
此外,蓝相液晶也面临着驱动电压过大的问题,目前业界通常采用改进蓝相液晶材料性能或者优化电极结构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但是改进蓝相液晶材料性能的方式例如是制备大克尔常数的蓝相液晶材料,其涉及合成蓝相液晶材料的复杂过程例如制备聚合物稳定蓝相液晶时需要考虑单体、光引发剂、合成条件等一系列因素,因此研发成本十分昂贵。而至于优化电极结构的方式则由于其所使用的IPS结构的驱动方式,平行电极所产生的侧向电场的穿透深度有限,因此仍需要较高的驱动电压。
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在本领域中希望寻求一种蓝相液晶显示器,其能够实现透射区和反射区具有一致的电光特性的同时还能降低蓝相液晶的驱动电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反式蓝相液晶面板。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透反式蓝相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设置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蓝相液晶。其中,上基板朝向蓝相液晶的一面设置有具有多个第一凸起的第一电极基层,下基板朝向蓝相液晶的一面设置有具有多个第二凸起的第二电极基层,各个第一凸起均延伸至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之间,各个第二凸起均延伸至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之间。
本发明的透反式蓝相液晶面板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上分别设置了第一电极基层和第二电极基层,将电极形成在相应的电极基层上即可实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功能。通过对各个电极基层的结构进行设置,主要是通过对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进行设计和匹配,例如调整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的横向或纵向间距等,从而对透射区与反射区的电场强度进行调整,以便实现液晶显示器中反射区与透射区具有一致的电光特性。此外,通过在本发明中的第一电极基层和第二电极基层的结构上形成相应的电极来增加液晶蓝相液晶内的水平电场,从而使蓝相液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更高的电场强度,该更高的电场强度使蓝相液晶内的液晶分子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更大的光学异向性,进而降低了蓝相液晶的外部驱动电压。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电极基层还包括第一基板,各个第一凸起间隔式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第二电极基层还包括第二基板,各个第二凸起间隔式设置在第二基板上。该方案中将各个第一凸起间隔式设置在第一基板上,各个第二凸起间隔式设置在第二基板上,使得第一电极基层与第二电极基层分别具有一体式的结构,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其设置在相应的基板上,另一方面便于第一电极基层与第二电极基层之间形成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03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