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创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试纸条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70341.X | 申请日: | 2015-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2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让;吴立峰;郭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进让;吴立峰;郭春雨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诊断 咽喉 性疾病 试纸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诊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创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试纸条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咽喉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或发音障碍、咽喉肿痛、咽喉部异物感、持续清嗓、慢性长期咳嗽、呼吸困难、喉痉挛等症状,以及声带后连合区域粘膜增生、肥厚,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严重时出现肉芽肿、喉室消失、声门下狭窄等喉部体征。
咽喉反流性疾病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些疾病的源头病因,与慢性喉炎、声带息肉、喉接触性肉芽肿等喉部疾患关系密切。目前,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一般依据症状和喉镜检查的反流症状指数量表以及反流体征评分量表、24小时喉咽部pH监测和胃蛋白酶试剂盒进行诊断。量表诊断缺乏特异性,准确度差;24小时喉咽部pH监测属于有创检查,不易被患者接受;目前应用的胃蛋白酶试剂盒检测唾液中胃蛋白酶诊断咽喉反流,虽然是无创检查,但其是传统的酶联免疫技术,灵敏度较差,且每天患者咽喉反流次数有限,唾液中的胃蛋白酶含量相对较低,只有在咽喉反流后一段时间内的唾液中才能监测到,漏诊率高。
此外,传统的酶检测试剂条一般为单个检测单元,而对于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检测因胃反流的不定性,需要长时间进行间隔检测,利用一般的试剂条检测时消耗量较大。另外,一般的试剂条的检测模块利用胶体固定在底板上,且检测模块分割时易造成厚度不均,均会不同程度地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从而降低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创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胃蛋白酶检测试纸条,能够对咽喉反流性疾病进行无创诊断,并提高检测的方便性及准确性。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使用胶体对检测模块进行固定的方法,并使检测模块厚度均匀,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创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试纸条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创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试纸条的使用方法,能够对咽喉反流性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无创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试纸条,包括:
底板,其上、下两面分别设置有多个平行的第一隔板,使底板的上、下两面分别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平行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分布有多个呈10-30°倾斜向上设置的突刺,所述突刺的端部向下弯折,使突刺的端部形成与凹槽侧壁平行的倒钩;
检测模块,其由样品垫、结合垫、检测垫及吸水纸沿底板的长度方向顺次排列连接构成;
其中,所述结合垫上喷涂有标记了胃蛋白酶单克隆抗体I的纳米金颗粒;
所述检测垫上间隔设置有由胃蛋白酶单克隆抗体II构成的检测带和由羊抗鼠lgG抗体构成的质控带;
此外,所述检测模块的数量与所述凹槽的数量相对应,且各个检测模块分别固定在不同的凹槽内,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检测单元。
优选的是,所述的无创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试纸条中,所述凹槽内与样品垫和结合垫的连接处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凸起,以使结合垫与样品垫结合处呈坡面;
所述凹槽的深度以凹槽上缘高出检测模块的最高处1-3mm为准。
优选的是,所述的无创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试纸条中,所述凹槽内与吸水纸相邻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凹槽两侧壁相抵顶,将凹槽端部隔离出一空腔;且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使该空腔与凹槽内的检测模块相互连通;
所述空腔内放置有由无纺布包裹干燥剂形成的干燥包;
此外,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空腔对应的一侧的通孔上设置有向下倾斜15-30°的倒刺,用以将干燥包固定在空腔内。
优选的是,所述的无创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试纸条中,所述底板的上、下两面所设置凹槽的数量为8-12个,所述检测模块的数量与凹槽的数量一致。
优选的是,所述的无创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试纸条中,还包括塑料外壳,所述塑料外壳套设在所述底板外部,将底板及检测模块封闭;
且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塑料外壳内部相抵顶,使各个凹槽相互隔离;
所述塑料外壳上与各个检测模块的样品垫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加样孔,与各个检测模块的检测垫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观察窗;所述加样孔上覆盖有防水隔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进让;吴立峰;郭春雨,未经李进让;吴立峰;郭春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03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