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紫外光活化的氧化剂去除水中藻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72165.3 | 申请日: | 2015-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0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黎雷;赵来财;郭海成;李建峰;贺玲;董子萱;郭婧轩;张均;刘建伟;王帅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32 | 分类号: | C02F1/32;C02F1/72;C02F1/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紫外光 活化 氧化剂 去除 水中 藻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应用领域,涉及一种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去除藻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十几年来,我国淡水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日益严重,导致许多河流和湖泊的藻类大量繁殖。藻类的大量繁殖,会导致水质变坏,并散发令人不愉悦的臭味或其他异味物质,藻类死亡时还会释放藻毒素等有害物质。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而且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目前用于给水处理的常见的氧化剂主要有臭氧、氯、高锰酸钾。预氯化可杀死藻类,使其易于在后续处理工艺中被去除,但是会产生其他的消毒副产物;臭氧对藻类的去除率高,但是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高锰酸钾有很好的杀藻效果,不过高锰酸钾具有较重的颜色,投加后容易增加出水的色度,另外,还要注意锰是否会超标。
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类可高效彻底降解难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新兴技术。由于高级氧化体系内生成的极强氧化性的中间产物对有机难断键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显著,因而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水处理技术当中。然而,迄今尚未用紫外催化过硫酸盐除藻及降解其代谢的嗅味物质的报道或专利。国内有关于用过硫酸盐降解其他物质的一些方法,如:CN102259993A公开了使用不同种类络合剂络合亚铁催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CN103818993A公开了一种亚铁盐活化过硫酸盐或单过氧硫酸氢盐高级氧化深度处理造纸废水的方法。还有一些用其他的方法去除水中的嗅味物质如:CN103121732A公开了对水中嗅味物质去除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用光催化和超滤膜结合起来去除嗅味物质;CN102092899A公开了一种去除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和致嗅物质的系统及方法,不过这种方法使用的是曝气生物滤塔和超滤膜。CN103553247A公开了一种利用无机固体过氧化物诱导过硫酸盐产生单线态氧除藻的水处理方法,未见其对嗅味物质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紫外光活化的氧化剂去除水中藻类的方法,具有去除效率高,无新污染物质产生,适用性强,处理条件较容易达到等一系列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紫外光活化的氧化剂去除水中藻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含有藻类的水中加入氧化剂的溶液,紫外光照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后进行分析获得藻类的活性、剩余叶绿素及藻类代谢产物的值,以此判断水中藻类去除的程度。
所述藻类为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sp.)。
所述含有藻类的水的密度为1.4×107~1.9×107cell/L。
所述含有藻类的水中叶绿素的浓度为1~10ug/L。
所述含有藻类的水中藻类的活性为0~0.4。
所述氧化剂的浓度为0.1×10-3~5×10-3mol/L。(配制的氧化剂原溶液为100mM,前述反应浓度为反应时藻液稀释所得的浓度)
所述氧化剂的溶液的体积与所述含有藻类的水的体积之比为1:19~1:999。
所述氧化剂为过硫酸盐和单过氧硫酸氢盐。
所述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钠或过硫酸钾。
所述单过氧硫酸氢盐为过一硫酸氢钾。
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120min。
所述紫外光照的辐照强度为103mj/cm2~410mj/cm2。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在除藻及降解其代谢的嗅味物质的同时,可以起到消毒灭菌以及降解其他有机物的作用。
本发明的方法在水中照射紫外光,催化过硫酸盐或单过氧硫酸氢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用具有高级氧化能力的硫酸根自由基除藻及降解其代谢的嗅味物质,降解效果好,去除效率高并且没有新的污染物质产生。
本发明的方法在常温条件下,且不需要投加其他活化剂的情况下即可高效除藻及降解其代谢的嗅味物质。
本发明的方法中过硫酸盐或单过氧硫酸氢盐性质都比较稳定,易于储存和运输及使用;紫外光照射操作简单,易于在实际应用中推广和运用。
本发明的方法环境友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只要将试剂投入需要除藻和降解嗅味的水体,在常温下便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无需投入其他设备,操作简单,易储存运输,可以用于除藻及降解嗅味物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2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