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热变形温度小孔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72532.X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7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赵飞明;陈江涛;赵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220/46 | 分类号: | C08F220/46;C08F220/06;C08F226/06;C08F220/40;C08F220/56;C08J9/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热 变形 温度 小孔 甲基 丙烯 亚胺 泡沫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高热变形温度小孔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所述引发剂为偶氮-双(4-氰基戊酸)或者偶氮-双(4-氰基戊酸)与其他偶氮化合物的混合物;所述其他偶氮化合物为偶氮二异丁腈AIBN、偶氮二异戊腈或偶氮二异庚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热变形温度小孔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为尿素、甲基脲、二甲基脲、四甲基脲、乙基脲、二乙基脲、丁基脲、甲基丙烯酸叔丁酯或甲基丙烯酸叔戊酯中的一种或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热变形温度小孔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核剂为氧化钙或氧化镁中的一种或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热变形温度小孔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胺MAM、三聚氰酸三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或丙烯酸烯丙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热变形温度小孔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添加剂为三溴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或无机氧化物中的一种或组合;所述无机氧化物为气相二氧化硅。
6.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热变形温度小孔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甲基丙烯酸MAA、丙烯腈AN、引发剂、发泡剂、成核剂、交联剂和耐热添加剂混合均匀,得到反应液;
(2)、将弹性材料制备的环形条固定在一块平板上,环形条在平板上围成所需形状的环形框,将步骤(1)得到的反应液倒入所述环形框内,并在环形框上加盖另一块平板,夹紧后得到反应装置;
(3)、将反应装置放入水浴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无泡预聚物,聚合反应时间为72~152h,水温为35~60℃;
(4)、将无泡预聚物放入烘箱中进行发泡,得到高热变形温度小孔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热变形温度小孔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将无泡预聚物放入烘箱中,在200~250℃的循环热空气中发泡,发泡时间为30min~2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热变形温度小孔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聚合反应中采取程序升温,具体升温条件为:35-40℃保温24-48h,43-48℃保温24-96h,55-60℃保温24-48h。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热变形温度小孔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弹性材料为橡胶,具体为三元乙丙条或硅橡胶条;所述平板为玻璃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热变形温度小孔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环形条的厚度为0.5-3.0cm,宽度为1.0-3.0cm,且所述环形条为矩形条。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热变形温度小孔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也可以首先将环形条置于两块平板之间,夹紧得到反应装置,再在环形条的侧壁开设贯通孔,将反应液注入反应装置中,再将环形条开口密封。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热变形温度小孔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为尿素、甲基脲、二甲基脲、四甲基脲、乙基脲、二乙基脲、丁基脲、甲基丙烯酸叔丁酯或甲基丙烯酸叔戊酯中的一种或组合;所述成核剂为氧化钙或氧化镁;所述交联剂为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胺MAM、三聚氰酸三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或丙烯酸烯丙酯;所述耐热添加剂为三溴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或无机氧化物;所述无机氧化物为气相二氧化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253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