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路过负荷防止距离Ⅲ段保护误动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73536.X | 申请日: | 2015-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4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徐岩;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赵中璋 |
地址: | 071003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段保护 过负荷 误动作 输电线 动作延时 闭锁 判据 线路发生故障 跳闸 潮流转移 短路故障 零序电流 三相电流 输电线路 系统振荡 延时跳闸 正序电压 正序阻抗 安装处 级联 延时 切除 配合 开放 | ||
一种输电线路过负荷防止距离Ⅲ段保护误动作的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判断是否达到距离Ⅲ段保护的动作延时,若未到动作延时,则根据距离Ⅲ段保护安装处测得的三相电流、零序电流、正序电压和正序阻抗角计算潮流转移特征值;再运用电流判据、电压判据并配合识别延时来判断线路是发生短路故障还是过负荷;若判断为线路发生过负荷,则闭锁距离Ⅲ段保护;若判断为线路发生故障,则继续开放距离Ⅲ段保护。本发明能够在不改变距离Ⅲ段保护原有延时跳闸功能的基础上,当输电线路发生过负荷时,无论系统振荡与否都能够及时闭锁距离Ⅲ段保护,避免其误动作切除过负荷线路继而引发级联跳闸、扩大事故范围现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输电线路中防止距离Ⅲ段保护误动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工业的发展为促进经济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然而与此同时,弱联系的电网互联格局造成了网络结构复杂化、运行控制困难化和扰动波及扩大化的局面。重负荷条件下,在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并被切除后,被切除线路的负荷会转移到剩余的运行线路上,其原有潮流的转移将可能导致其他线路过负荷,此时距离III段保护按照设计原则,将在测量阻抗进入其动作区后动作切除过负荷线路,这就会再次加剧过负荷的转移,导致更多的线路过负荷,连锁反应的后果将导致大范围的停电事故发生;因此,传统的距离III段保护仅仅依据安装处或被保护元件的本地测量信号判断是否动作,不考虑对整个电网的冲击,存在加剧潮流转移、推动系统崩溃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距离III段保护因过负荷误动作的方法,它可以防止连锁跳闸现象的发生,以保证距离III段保护能够适应节点数目日益增多、结构日益复杂的电网,为线路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输电线路过负荷防止距离Ⅲ段保护误动作的方法,所述方法为:首先判断是否达到距离Ⅲ段保护的动作延时,若未到动作延时,则根据距离Ⅲ段保护安装处测得的三相电流、零序电流、正序电压和正序阻抗角计算潮流转移特征值;再运用电流判据、电压判据并配合识别延时来判断线路是发生短路故障还是过负荷;若判断为线路发生过负荷,则闭锁距离Ⅲ段保护;若判断为线路发生故障,则继续开放距离Ⅲ段保护。
上述输电线路过负荷防止距离Ⅲ段保护误动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A.启动距离Ⅲ段保护,并判断是否达到距离Ⅲ段保护的动作延时,若到达则跳闸并发送断路器状态信息,若未到达则进入步骤B;
B.根据距离Ⅲ段保护安装处测得的三相电流、零序电流、正序电压、正序电流和正序阻抗角计算潮流转移特征值,潮流转移特征值包括三相电流不对称程度λ1、零序电流λ2和正序电压最小值λ3;
C.若λ1或λ2满足电流判据,则确定为线路发生不对称故障,继续开放距离Ⅲ段保护,并进入步骤F,否则进入步骤D;
D.若λ3满足电压判据,则确定为线路发生对称短路故障或振荡,继续开放距离Ⅲ段保护,并进入步骤F,否则进入步骤E;
E.判断是否到达距离Ⅲ段保护的识别延时λt,若未到达则返回步骤B;若到达则确定为线路发生过负荷,进行闭锁保护并发送告警信息;
F.距离Ⅲ段保护开放后,判断距离Ⅲ段保护是否返回,如未返回,则监视是否收到断路器跳闸信号,若未收到断路器跳闸信号则进入步骤A;若收到断路器跳闸信号则返回步骤B,直到距离Ⅲ段保护返回。
上述输电线路过负荷防止距离Ⅲ段保护误动作的方法,步骤B中所述潮流转移特征值λ1、λ2和λ3的数值按以下公式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35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