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判定试剂盒和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74274.9 | 申请日: | 200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2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远藤仁;冈安勋;坂田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J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4 | 分类号: | 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葛凡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列腺癌 恶性 程度 判定 试剂盒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02月06日、申请号为200780052524.3、 发明名称为“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判定试剂盒和其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 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判定(诊断)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从而预测患者的预 后的判定试剂盒和判定法。
背景技术
LAT1基因是癌胚基因,在1998年由金井等人分离(Kanai,Y., Segawa,H.,Miyamoto,K.,Uchino,H.,Takeda,E.,Endou, H.:ExpressionCloningandCharacterizationofaTransporterforLarge NeutralAminoAcidsActivatedbytheHeavyChainof4F2Antigen.J.Biol. Chem273(37):23629-23632,1998)。LAT1基因,编码具有L型氨 基酸转运体功能的44KD的12次跨膜型蛋白质,在与1次跨膜蛋白4F2hc (也称为CD98)共存时,显示Na+非依赖性地转运亮氨酸、异亮氨酸、 缬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等大型中性氨基 酸的经典的L转运系统的活性。LAT1和4F2hc蛋白可以认为是通过半光 氨酸-半光氨酸键而结合。LAT1基因被证实在来源于癌的培养细胞、胎肝 中高量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仅在脑、胎盘、睾丸、骨髓等有限的部位表达 (Yanagida,O.,Kanai,Y.,Chairoungdua,A.,Kim,D,Kyung., Segawa,H.,Nii,T.,Cha,S,Ho.,Matsuo,H.,Fukushima, J.,Fukasawa,Y.,Tani,Y.,Taketani,Y.,Uchino,H.,Kim, J,Young.,Inatomi,J.,Okayasu,I.,Miyamoto,K.,Takeda, E.,Goya,T.,Endou,H.:HumanL-typeaminoacidtransporter1 (LAT1):characterizationoffunctionandezpressionintumorcelllines. BiochimicaetBiophysicaActa1514:291-302,2001)。与此相对,4F2hc 基因则在几乎全部的正常组织和癌细胞等中广泛地分布。
LAT1的同系物LAT2(Segawa,H.,Fukasawa,Y.,Miyamoto, K.,Takeda,E.,Endou,H.,Kanai,Y.:Identificationand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ofaNa+independentNeutralAminoAcidTransporterwith BroadSubstrateSelectivity.J.Biol.Chem274(28):19745-19751,1999) 与LAT1蛋白有50%氨基酸同源性,关于LAT2基因的人组织分布,在所 调查的所有组织中存在。因此,LAT1可以称为癌胚性的各种L型氨基酸 转运体,LAT2可以称为正常型的各种L型氨基酸转运体。作为LAT的 活性化因子的4F2hc几乎在全部的组织中分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没有区 别。
然而,前列腺癌从世界范围看是发病频度高的癌症,在美国男性的癌 症中患病率是第1位,死亡率是第2位。即使在日本,前列腺癌患者数近 年来也有增加的趋势,在1975年一年间的2千人左右的患者数在2000 年则报告了约2万人,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约8万人,在男性的癌症中 仅次于肺癌,患病率达到第2位。另外,预测由前列腺癌导致的死亡数在 2020年将达到现在的1.4倍,预计在美国死亡率变为第1位(日本临床增 刊号60;44-48,2002;前列腺疾患的临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J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42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