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戊唑醇和黄芪的杀菌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74726.3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7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新兰 |
主分类号: | A01N65/20 | 分类号: | A01N65/20;A01P3/00;A01N43/6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12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醇和 黄芪 杀菌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含有戊唑醇和黄芪的杀菌剂。
背景技术
戊唑醇,化学名称为(RS)-1-(4-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
戊唑醇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杀菌谱广,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其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该品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不仅防效好,而且具有抗倒伏,增产作用明显等特点,对病菌的作用机制为抑制其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去甲基化,使得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杀死病菌。近年来由于其大面积的推广,导致病原物对其敏感性降低,抗性变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杀菌剂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含有戊唑醇和黄芪的杀菌剂,克服现有杀菌剂由于抗药性问题造成的防效降低、用量加大、残留高和成本高的缺陷。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有戊唑醇和黄芪的杀菌剂,有效成分有戊唑醇和黄芪组成,所述的黄芪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6∶10-50。
本发明还要求保护所述杀菌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上的应用。
本发明利用中药黄芪与杀菌剂成分混配,试验证明,在杀菌剂组分中加入黄芪后,能够逆转病原物对杀菌剂的抗药性,从而提高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并能够大幅降低用药成本和药物残留,为农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确保了食品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数据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做进一步说明。
一 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为明确杀菌剂(丙环唑、丁香菌酯、多菌灵、氟环唑、咪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四氟醚唑、戊唑醇、已唑醇、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与黄芪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室内测定。
水稻纹枯病菌分离自贵港周边地区,纯化培养后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后将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中,在25℃,90%湿度条件下培养5d,菌丝长满培养皿后用0.4cm打孔器打成菌饼用。
将黄芪和杀菌剂分别按有效成分重量比例1∶10、1∶20、1∶50、3∶10、6∶10、6∶30、6∶50混合配成二元复配剂作为混剂1-混剂7,将杀菌剂单剂以及混剂1-混剂7从10ppm起按照等比梯度各稀释7个浓度,以清水处理作空白对照,制成PDA平板,设置无药剂为对照,每浓度重复3次,在无菌条件下将打好的菌饼倒置于各个处理PDA平板中央后,将平板置于25℃,90%湿度条件下培养,待菌丝生长直径达到培养皿直径50%左右时调查结果,计算抑制率,并借助DPS数据统计软件推算各个药剂处理的EC50以及复配共毒系数。由于黄芪单剂对于水稻纹枯病菌几乎没有影响,因此本发明在计算复配共毒系数时将黄芪单剂的EC50记为0,共毒系数=复配的EC50/杀菌剂单剂的EC50。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知:黄芪与丙环唑、丁香菌酯、多菌灵、氟环唑、咪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四氟醚唑、戊唑醇、已唑醇按1-6∶10-50比例复配后对水稻纹枯病菌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黄芪与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按1-6∶10-50比例复配后对水稻纹枯病菌表现出相加或抑制作用。
二 大田药效试验
试验药剂
12个单剂:丙环唑、丁香菌酯、多菌灵、氟环唑、咪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四氟醚唑、戊唑醇、已唑醇、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
12个混配剂:按照黄芪与杀菌剂为6∶50的重量比,在上述单剂中加入黄芪的水提物。
试验连同空白对照共设31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3个小区,各小区随机排列。
试验方法
将上述单剂与混配剂均匀喷雾,药后21天调查水稻纹枯病防治结果。
试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新兰,未经杨新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47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