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自动泄放控制装置的微电网并网开关辅助灭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74824.7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8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卫平;陈辉;袁晓冬;戴强晟;王朝明;马春生;陆春林;孙健;陈兵;李强;史明明;贾萌萌;柳丹;吕振华;罗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软核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自动 控制 装置 电网 并网 开关 辅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泄放控制装置的微电网并网开关辅助灭弧装置,属于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微电网并网或切除故障时灭弧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灭弧方法有用液体或气体吹弧、多断口熄弧、真空灭弧、特殊介质灭弧等方式。
现在比较常见为多油式灭弧装置,但是该装置耗钢大、耗油大,体积大;少油式易劣化,常需检修或换油,需要一套油处理方式,不宜频繁操作;压缩空气式结构复杂,工艺和材料要求高,开断时噪声大,维修周期长,需要一套压缩空气装置;特殊介质式工艺及密封要求严格,对材料要求高;真空式灭弧室工艺及材料要求高。总的来说传统灭弧装置的造价高、技术要求严格、维护费用高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泄放控制装置的微电网并网开关辅助灭弧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具有自动泄放控制装置的微电网并网开关辅助灭弧装置,包括电流互感器、不可控整流电路、泄放电路和阻尼电阻;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与PCC连接,二次侧与不可控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不可控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泄放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泄放电路的输出端与阻尼电阻连接,所述阻尼电阻接地。
所述不可控整流电路主要是由二极管构成。
所述泄放电路包括电容、IGBT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与电容的一端以及IGBT的门极连接,所述IGBT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IGBT的发射极外接阻尼电阻,所述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一电阻与IGBT集电极的连接点外接不可控整流电路。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微电网正常运行时不会损耗电网电能,且在灭弧后会自动恢复到电网正常运行时状态,满足节能的需求,同时与传统的装置相比,造价低、技术要求不高、维护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框图。
图2为泄放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具有自动泄放控制装置的微电网并网开关辅助灭弧装置,包括电流互感器、不可控整流电路、泄放电路和阻尼电阻R。
连接结构如下: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与PCC连接,PCC的含义为公共耦合点,二次侧与不可控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不可控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泄放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泄放电路的输出端与阻尼电阻R连接,所述阻尼电阻R接地。
上述不可控整流电路主要是由二极管构成,该电路是个现有电路,这里不详细叙述了。
上述泄放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电容C、IGBT和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的一端以及IGBT的门极连接,IGBT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IGBT的发射极外接阻尼电阻R,电容C的另一端和第一电阻R1与IGBT集电极的连接点外接不可控整流电路。
上述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PCC断开后,输电线路上的电流I突然增大,当I>Im时(Im为动作电流),电流互感器在二次侧产生一个较高的电压,通过不可控整流电路在泄放电路的电容C产生较高电压达到或超过IGBT的开启电压,使IGBT开通,从而电流从阻尼电阻R流过,最终达到分流作用,使输电线路中的电流快速降低,达到灭弧目的。当线路中电流小于Im时,IGBT自动关闭,不损耗电网能量。
上述装置在微电网正常运行时不会损耗电网电能,且在灭弧后会自动恢复到电网正常运行时状态,满足节能的需求,同时与传统的装置相比,造价低、技术要求不高、维护费用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软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软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48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率放大模块
- 下一篇:一种跨导级线性度提高电路及应用其的混频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