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带永磁双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74848.2 | 申请日: | 2015-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1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梁慧敏;由佳欣;柯章弘达;翟国富;于海丹;刘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51/01 | 分类号: | H01H51/01;H01H50/16;H01H50/4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永磁 双稳态 合式 电磁 继电器 | ||
1.一种新型带永磁双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轭铁(1)、线圈及线圈骨架(2)、铁芯(3)、极面(4)、永磁体(5)、衔铁(6)和非导磁段(7),
所述轭铁(1)为L型,衔铁(6)为倒L型,衔铁(6)扣在轭铁(1)顶部,衔铁(6)以L型拐角处为支点绕侧面轭铁(1)顶部转动,
线圈及线圈骨架(2)绕在铁芯(3)上形成线圈组,铁芯(3)固定在轭铁(1)底部;线圈及线圈骨架(2)与轭铁(1)底部之间留有裕量,该裕量用于在轭铁(1)底部加一层塑料外壳与线圈相隔开;
极面(4)位于铁芯(3)的顶端,线圈及线圈骨架(2)与极面(4)之间留有裕量,用于固定安装永磁体(5)、线圈顶部的封装和加一层塑料盖;
永磁体(5)为长方体结构,位于轭铁(1)侧面与铁芯(3)之间,永磁体(5)的两极分别位于长方体的左右两端;永磁体左侧N极与轭铁(1)侧面相接触,永磁体右侧S极同时与极面(4)和铁芯(3)相接触,并嵌入极面(4)和线圈骨架(2)中固定;
非导磁段(7)设置在轭铁(1)上,且位于永磁体(5)下方和衔铁(6)底部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带永磁双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衔铁(6)、轭铁(1)和极面(4)的运动关系为:
释放位置:衔铁(6)顶部与极面(4)分离,衔铁(6)的尾部与轭铁(1)的侧面之间距离逐渐贴合;
吸合位置:衔铁(6)的尾部与轭铁(1)的侧面分离,衔铁顶部与极面(4)之间距离逐渐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带永磁双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电磁结构存在电磁磁通和永磁磁通,在释放位置磁通路径为:
永磁磁通大气隙路径为:永磁体(5)→轭铁(1)侧面→衔铁(6)侧面→衔铁(6)顶部→极面(4)→铁芯(3)→永磁体(5);
永磁磁通小气隙路径为:永磁体(5)→轭铁(1)侧面→衔铁(6)侧面→轭铁(1)底部→铁芯(3)→永磁体(5);
在由释放位置变为吸合位置时,线圈施加正向脉冲,电磁磁通路径为:
铁芯(3)→轭铁(1)底部→衔铁(6)侧面→衔铁(6)顶部→极面(4)→铁芯(3);
在吸合位置磁通路径为:
永磁磁通大气隙路径为:永磁体(5)→轭铁(1)侧面→衔铁(6)侧面→轭铁(1)底部→铁芯(3)→永磁体(5);
永磁磁通小气隙路径为:永磁体(5)→轭铁(1)侧面→衔铁(6)顶部→极面(4)→铁芯(3)→永磁体(5);
在由吸合位置变为释放位置时,线圈施加反向脉冲,电磁磁通路径为:
铁芯(3)→极面(4)→衔铁(6)顶部→衔铁(6)侧面→轭铁(1)底部→铁芯(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带永磁双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永磁体(5)的材料为铝镍钴、钐钴或者钕铁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带永磁双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线圈及线圈骨架(2)与轭铁(1)底部之间采用氟塑料带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带永磁双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线圈及线圈骨架(2)与极面(4)之间的塑料盖采用氟塑料带绝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484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结构的掺杂方法
- 下一篇:新型高压断路器